据《唐才子传》和《新唐书·文艺列传》记载:
李白,字太白,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十岁通五经,自梦笔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随吴筠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擿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避地司空原。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李白(年-年)号谪仙人,又号青莲居士。其诗歌浪漫瑰丽、其风采潇洒出尘,好仗剑携酒任侠,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希图“大道匡君”,诗歌多醉饮乘兴而作,有《李太白集》传世。
少年的李白因为旅行、治病,花光盘缠,与人分别时豪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进京城长安后,李白结识了许多市井朋友。每日豪饮度日,贺知章惊其为谪仙人,以御赐金龟为其买账,并多番向玄宗举荐。由于身世原因,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开元二十二年(年)正月,李白作《明堂赋》(明堂为紫微城正殿)进献玄宗,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以大道匡君”的政治理想,终于受到玄宗赏识供奉翰林,可作为御用文人的李白狂傲使性,醉后命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终难见容于权贵,便辞官开始了他潦倒的漫游生涯。
李白是唐代乃至古今享誉最高的传奇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游历,李白先后五次游历安徽,时间累计十余年,并且在安徽走向人生终点。李白在安徽各地游历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诗首,文9篇,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占其可以确定写作地点的诗文数量近三分之一。李白的诗文可以考知写作地点的有篇左右,而在安徽写作的共篇,远远多出在其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其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等地写作数量,可以说李白对安徽情有独钟,文思诗兴独多。
李白先后约五次游历安徽:第一次是天宝元年前后寓居南陵,后由此奉诏入京;第二次天宝六载由金陵来安徽,至九载,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四年;第三次天宝十二载由梁园来宣城,至十五载,游历了皖南宣城、当涂、泾县、南陵(包括繁昌、铜陵)、秋浦(贵池、包括石台西部、东至北部)、青阳(包括九华山),时间四年;第四次至德二载避地卧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岳西),时间较短;第五次上元二年赦归,游历了宣城、泾县(包括太平、黄山、石台东北部一带),最后定居当涂,时间两年。
李白是安徽三座名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早的题咏者,黄山、九华山他还是首游的名人,两山的命名也与他有关。黄山的命名在李白当世,而当时黄山的许多山峰并无名称,所谓三十六峰不少名称是来自李白所作《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这首黄山第一首题咏诗。九华山由李白命名,李白在《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中言之甚详。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是天柱山的第一首题咏诗。这三座山今天不仅在安徽是三颗风景明星,在全国也是名闻遐迩,李白就是他们最早的形象设计者、代言人。
不仅于此,位于岳西县境内的司空山、明堂山的最早题咏者、代言人也非李白莫属。至德元载(年),李白避安史之乱,避居舒州(今岳西县)境内司空山,得“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原言怀》和《司空山瀑布》两首诗,充分体现出李白乐道超然的胸襟、对朝廷云开见日的信心和希图再用的愿望。结庐明堂山时,在葫芦河边写下“天上光明”四字,命随从刻在河底。在避乱之中,依然体现出李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司空山初为道家名山。早在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为官清正,晚年退隐于此养生修道,遂名司空山。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挂冠出游,归隐此山赤壁下炼丹,是为道家开山之祖,“赤壁丹砂”乃司空山八景之一。东汉末年,鬼谷子的得意门徒方士左慈自皖公山移居司空山狮子峰仰天窝,建立玄妙观,开辟司空山道场,明崇祯五年(年),玄妙观遭兵燹严重毁坏,清咸丰四年(年),复被太平军所毁,道教衰微。
南北朝时期,北周建德三年(年),武帝灭佛,中国禅宗二祖慧可护《楞伽经》,历经磨难卓锡舒州司空山,于狮子峰下仰天窝筑石室坐禅,终日面壁思空,故在佛教典籍中亦称此山为“思空山”。隋开皇二年(年),慧可传衣钵于弟子僧璨,从此禅宗花开五叶,至唐时佛教兴起,禅宗六祖慧能弟子本净入住司空山。天宝三年(年),唐明皇李隆基遣杨廷光前往司空山采长生藤,受本净禅师指引方获此药。玄宗大喜召本净入京,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并敕建无相寺,僧房以数千计,盛况空前。司空山自此佛盛道衰。
王子乔,东周灵王的太子,本名姬晋,人称太子晋,王氏始祖。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如凤凰鸣唱,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晋平公派当时名流师旷前往朝见,问他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师旷钦佩不已。年十七,偶游伊洛,归而死,灵王甚痛之。使人发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据传,王子乔曾到司空山赤壁丹砂炼丹。
天宝三载(年),冬,李白到济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正式履行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善写符箓的盖还,为其造了真箓。多番求仙访道,终得圆满。
天宝十四载(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妻子宗氏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是年,李白避祸出九江,第四次游历安徽,因久慕王子乔、梅福、左慈等道家仙士及当世大晓国师盛名,避居舒州(今岳西县)境内,得“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原言怀》和《司空山瀑布》两首诗,充分体现出李白对朝廷云开见日的信心和希图再用的愿望。后人将诗刻于陡削石壁上。历代墨客骚人、名流雅士慕名而来,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刻墨迹,大部分依稀可见。如“我来司空山,登台怀李白”、“李白曾卜筑,慧可尝洞栖”等诗句。后世怀念李白并在他筑室读书处建太白书堂,书堂前有奎心石、印心石、翰墨泉、洗墨池等。太白书堂历经战火曾多次复修,今有遗迹太白仙踪石刻,为明进士时为太湖县令,后官至左参政的著名思想家罗汝芳(明曲作家汤显祖之老师)所书。李白还在岳西明堂山及县内多处景点留下行踪及故事,为后世津津乐道。李白避祸出九江,经司空山曾进明堂山结庐而居,命名独尖东侧月亮岩石柱为北斗星楼,并在葫芦河边写下“天上光明”四字,命随从刻在河底,今存有“太白邀月”遗址。此足以体现出李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避地司空原言怀》全诗: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白话译文大意:
南风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地呼啸,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经常在雄鸡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风光。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室定居,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雪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月光,云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我在这里要倾尽全部家产来炼仙丹,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我可以驾驭太阳去蓝天上欣赏美景,我可以攀摘星星到银河边嬉戏游玩。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雾一起去吧!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此处引用网络译文)
读《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后可知,李白虽避地司空深山之中,然无不时刻心系国家,他以刘琨、祖逖自比,闻鸡起舞,励志报效朝廷,对朝廷充满信心,希图“以大道匡君”,终会“雪霁见月”“云开见日”,希望自己永葆青春,像王子乔一样,成为天上玉皇大帝身边的嘉宾,意即以期受到皇帝委以重用。此诗不仅描写了司空山的神奇钟灵,叙述了众多方士于此成道登仙,更以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李白“乐道”、“匡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吴戌)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全诗:
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
读李白《题舒州司空山瀑布》诗,从前四句中,我们看到了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美景,仙境奇峻。这便是李白久慕的道家仙山,向往中的奇幻仙境,断崖之险、岚光之绿、天河之奇、白云之浓、石案之红、青霄之碧、松风之爽,哪一样不令李白陶醉其中,于是筑室读书,“兴来诗自圣,醉后卧松云”,何其逍遥哉;后四句表达了李白有心匡君无人见赏的孤独失意与怅惘,表面让人觉得他已看开仕途,择胜境修道求仙豁然出世,实则流露出不得已而避居独善的孤闷。(吴戌)
至德二载(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如果说梅福是司空山道教始祖,慧可是司空山佛教禅宗之祖,那么司空山诗词始祖无疑是李白。李白是司空山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题诗者。后人将其《避地司空原言怀》、《题司空山瀑布》刻于石壁上,并为李白建书堂以示纪念,在李白的影响下,司空山历代文人诗人辈出,李韶(唐)、张时化(唐)、韦镜(唐)、彭天益(宋)、吴居厚(宋)、张德兴(宋安抚使)、罗庵(宋)、萨都剌(元进士)、黄信一(元状元、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戒可(元)、罗汝芳(明太湖知县、左参政、著名思想家、明曲作家汤显祖之老师)、张文锦(明皖城太守)、蔡呈图(明郡庠生)、何邦猷(明太湖教谕)、王远智、郑贤、戴珊(明御史)、雷永祚(明推官)、王杰(明太湖知县)、王廷宾(明郡守)、翁溥(明太湖知县)、夏之谟(清训导)、李日芃(清江都御史)、李天爵(清安庆府通判)、李世洽(清太湖知县)、王大枢(清知县)、聂绍京、李澜、曹昌颖(清广东乐昌知县)、王思尧、叶涵云、廉矿、谢明(清通判)、孟之麟(直隶涿州知州)、黄越(清翰林院编修)、陈启源(清庠生)、雷明祚(推官)、章于国、戴之瑾、马享祥、阮文士、汪应鲤、黄元源(清庠生)、祝大忠(清贡生)、赵文楷(清状元、翰林院编撰,曾出使琉球)、方文、方雨初(清翰林学士)、姚琅(清知府)、程轩墀(清池州教谕)、程汝易(清秀才)、章时化(清太湖知县)、袁伯熙、王甸平、阮祫、石庞(清初戏曲作家)等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层出不穷,当代赵朴初、储诚根、刘梦芙、徐梦京、刘川源、余永刚、方济生、张泽润、汪宜龙、吴戌等县内众多诗人不胜枚举,无不敬慕司空胜境数次登山神游,读李白诗作,受李白影响,吟诗赋词,方兴未艾。司空山的道禅钟秀吸引了李白,令李白留连赋笔,李白避居司空山留下名篇,又让道佛名山成为诗家名山,名噪江淮,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登览、留连赋笔,留下无数诗篇,促进了岳西诗词文化的发展,从而不同程度带动了岳西旅游业、乡村经济的振兴,李白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功不可没。
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吴戌综合整理想结交更多的岳西小伙伴?
寻找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盆友?
一定要加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