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安庆市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依山傍水,境内地势多样,包括了中低山、丘陵、平原等几个部分,这里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16.6℃。
天柱山瓜篓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是安庆地区出产的药食同源的一种食材,瓜蒌果实在青色的时候,药用价值最高,果实变黄后药用价值降低,其中的瓜蒌籽成为了一款能平喘止咳的休闲食品。
瓜蒌,也叫栝楼、糖瓜蒌、蒌瓜,属于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瓜蒌的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查友国,安徽省安庆桐城市吕亭镇双龙村人,一名70后,高中毕业后分别在安徽、天津等地从事食品生产和销售工作,年回乡创立了桐城市古塘生态农业,从事种植水稻、苗木、栝蒌等作物,目前农场规模三千多亩。
提到种植瓜蒌,查先生有自己的思路,安庆桐城市四季分明,平原间有中低山、丘陵,大面积土地适合种植的粮食,而瓜蒌作为地标产品具有天然的产地优势,经过市场调研,他确认这是一件很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既然家乡还比较落后,不如自己搞点投资,带动乡民种一些能多赚钱的作物。从年开始,查先生每天或者一头扎进水稻田里,或者就是在瓜蒌地里研究种植技术。
二十年前安庆本地的瓜蒌只有野生的,后来经过移植、嫁接、和实验室的研究,又有了组培苗等才得以推广种植。查先生了解做农业生态环境好与自己的产品品质成正比,淮河以南山多、海拔高种植优势就更大一点,经过实际操作,他发现瓜蒌在当地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三月放苗,12月份才能摘瓜果,而瓜蒌根在土壤中天不间断生长着。在本地大部分种植者为了节省费用都使用化肥,但查先生为了确保籽粒饱满有光泽、口感好,他的瓜蒌主要还是以草木灰、农家发酵肥、饼肥、蚯蚓粪和水溶肥微生物肥为主,分不同的阶段施用,这样确保瓜蒌生长周期在十个月以上。前期重施农家肥和蚯蚓粪、饼肥等改良土壤,中早期用少部分复合肥和尿素提苗,后期施水溶肥和叶面肥,喷施或滴灌。期间用一部分低毒农药预防瓜绢螟和瓜实蝇,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摘瓜果前三个月停止用药,不用除草剂,采用种养结合,其中除草的工作就交给了放养的皖西大白鹅来完成。
针对瓜蒌籽的品质查先生强调不能一味追求高产而冒进,要综合把握,并总结了十条经验:一、基地生态环境好;二、清洁水源;三、土壤结构好;四、种苗要白晰粗壮,无病菌侵染;五、多施有机肥;六、种植不宜过密;七、早放苗,迟摘果;八、生产期勤严管理;九、严格的品控;十、科学的炒制。
摘瓜蒌果时,去病瓜、坏瓜,扒皮、洗籽,在晒场放置晾晒网自然晒干,忌烘干(影响质量)。收干籽后,去白籽、破籽、坏籽,风扇吹杂质,过电筛去小籽,再精拣装袋备用,按标准科学炒制而成。
瓜蒌籽在安庆本地一般分煮制和炒制两种,开袋去壳即食。常吃瓜蒌籽有润肺、化痰、滑肠的益处,是十分优秀的零食和茶伴品,更多的医用疗效可以在《本草纲目》卷十八中查到。
在安庆地区七县一市三区,从事种植、贸易出口、技术推广和瓜蒌中药材产业链运作共一万余人。
查友国在家乡是一名敢闯市场有见解的带头人,回家从事生态农业是他对中国健康市场的乐观预见,个人闯荡是丰富自己,带领家乡人一起奋斗,才是共赢的局面,目前他通过生产管理共带动本地一百多户二百余人就业,利益辐射43个村民组,共余人,目前查先生从事这个产品的收入是收支平衡,三百亩瓜蒌园一次性共投入了一百叁拾多万元,牵扯的精力很大,因为生产周期长,对基地老百姓的就业创收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平均每户年增收近万元。
当我们问到对项目的未来规划时,查先生说: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个产品,因为瓜蒌和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息息相关,潜力巨大,配合种养、套种等方式是很值得坚持的。
图文/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