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

您现在的位置: 天柱山介绍_天柱山地图 > 天柱山信息 > 诗山社区18个行政村简介

诗山社区18个行政村简介

发布时间:2017-3-17 18:04:27   点击数:

诗山镇概况

诗山位于南安市西北部,是闽南著名的侨乡。全镇土地总面积96.2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8.6万多人,旅居海外侨胞有16万人。

唐贞元八十四年间,居住在山头城境内的欧阳詹中进士第二名,被任为四门博士,诗名远播,著作颇丰,宋朝学者朱熹来欧阳詹读书处瞻仰后,感慨地说“此诗山也!”。从此,山头城改为诗山。

诗山镇历来隶属南安县(市)治,是南安五大古集镇之一,远在晋、唐时就建埠,诗山之称始自南宋,沿用至今已有年。明洪武年间,拟迁南安县治于此。唐时为山头社,宋属怀德乡清风里和太平里,元、明、清时分属十一、十二、十三都。

诗山的镇建制始于民国时期,原称山头镇,后几经改动,设立过诗山区署、区公所、人民公社等,曾辖目前诗山、金淘、码头、蓬华、眉山等地,年至年,周边几个乡镇先后划出独立建制,

年改称为诗山镇延续至今,辖现有行政区域。

诗山社区居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黄、陈

诗山社区居委会位于诗山镇政府驻地中部,泉永德公路边。由东向西延伸,东起潭尾桥,西至三坎店。系由其祖先从丰州迁居至此,沿用原地名,别称“诗山街”。于年成立诗山居委会。年改为诗山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设在前街。居委会由前街、同仁巷、芼埔巷、新源巷、可珍巷、合成巷、前街巷等组成。有居民小组5个,居民户人。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东向码头、梅洪,西达安溪、蓬华,南通南安、泉州,北往永春、德化。

山一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黄、陈、梁、曾、廖、余、杨、罗

山一村位于诗山镇区中心地带,东临诗山公园,西与坊前村接壤,北濒凤山寺游览区,南邻凤坡村、社一村。潺潺的溪水从村中蜿蜒而过,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省道、市道及高标准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村落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有户多人。海外及港、澳、台侨亲0多人,是著名的侨乡。原诗山镇年合作化时分为山一、山二两个高级公社,山一公社在年改为山一大队,年改为诗山镇山一村委会。

山一村人烟稠密,民居分布于诗山街两侧,自早就有较浓厚的文化气氛。南音、腰鼓、歌仔戏、白鹤拳较为普及,纸扎工艺异彩纷呈、巧夺天工。解放初期山一村组建群声剧团,到各处演出,场场爆满,斐声安南永。在漫长的岁月中,儒家文化的熏陶,使村民们养成知书达理、敬老尊贤的风尚;依托诗山街,经营小商贩并以“秤仔捶”著称,则又造就村民们热情好客、精明干练、爱拼敢赢的性格。

山一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人文景观有凤山寺、诗山公园、龙山宫、泗洲宫、夫人妈宫、华龙宫。尊师重教、扶贫济困、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山一村慈善会系全市首个村级慈善会,福建日报、福建侨报、泉州晚报、新华网均进行报道。

域内的山一村文化园于年1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多次评为泉州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有31个省市前来参观,文化部领导题词赞誉“侨乡一枝花”。山一村幼儿园成为诗山镇第一中心幼儿园,系泉州市绿色示范学校,师生多人。年创建的燕山小学系福建农村示范小学,师生多人。文化园赴北京演出的剧目《牧童的歌》荣获演出二等奖。山一村每年上大学本科线,均达20多名,多年来多名学子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年4月山一村被评为福建省“跨世纪春节农民体育活动”先进村。

山一村重视环境卫生,改水改厕户户通自来水,美化绿化。村民自觉组织巡逻队,加强平安建设。全体干群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山一村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村特困老人每人每月可以享受元经济补助;经济困难户、计生困难户、贫困大学生都可以享受几百到几千元的经济补助;村内黄友义教育基金会、黄建丰幼教基金会开展奖学奖教助学活动,成绩斐然,多次荣获省人民政府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奖匾。全村有厅级干部7名,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等杰出人才30多名。

山一村还有清代古民居数十座,翘脊飞檐、木雕砖雕处处可见。村落中宗祠、古井、砖埕、楹联颇具魅力。各村民组建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山二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陈、吕、黄、余

山二村古称山头城,位于诗山镇东南隘口,村落青山拥抱,东有东溪环绕,西有著名旅游风景区凤山寺,南接金淘镇,北接红星村,门对名山高盖,背枕毓秀文章,一派平畴,地理优越,乡村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合作化时期诗山镇分为“山一”、“山二”两个高级社。此地沿用“山二”为村名。民国年间隶属山头镇林柄保、苏尾保。解放初属诗山镇,年称山二大队,年改为山二村委会。

山二村是诗山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年来曾获环境卫生、农田水利、精神文明、发展企业、服务经济建设等项目先进单位。山二村不乏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灿烂的人文景观,有创办一百多年的“诗山书院”;有奉祀欧阳四门和大理学家朱子的东岳庙;有宋代建造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波罗石塔”;有全省闻名的镇级“诗山公园”。有被誉为诗山十八景的“龙山夕照”、“潭美观鱼”和“塔顶生金”三大景观。

山二村又是诗山镇党政机关所在地,境内有一级达标学校“诗山中学”、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诗钟小学”和福建省达标优质幼儿园“诗钟幼儿园”;学校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有教学楼、校董会、奖学奖教基金会、多功能电脑室、体育广场、学习园地、娱乐场所等等,师资雄厚,人才辈出。

域内还有南安市级乙等一级的“医院”,以及交警中队、人民法院、工商管理所、交通管理所、土地管理所、文化技术学校、粮库、学区、变电站、邮政、电信、工商、建设、农业、信用银行等单位,群众办事省时方便。境内有龙山宫庙、古亭、报恩拱桥、“林柄”祖宇、“苏美”祖宇、“恭先”祖宇等古迹。有烈士纪念碑、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有线电视站、镇老协会、灯光球场等文体单位。旧村改造后,新村高楼耸立,乡村主要干道夜间灯光通明,显示了经济改革带来的新气象。省道线横贯村中,每日数千人次的泉州、石狮、南安、永春、德化和安溪等地旅客都经由“诗山车站”派发,日吞吐多种物资数以千吨计,交通便捷、经济繁荣。先期开发的潭美商业城、潭美寨百亩纺织城、埔尾商贸区以及报恩第一期工业区,企业云集,产销两旺。

辖区内现有多家省重点企业:新泰化纤有限公司、奇丰纺织有限公司、樱花表业有限公司、贵吉食品有限公司、鹏都制衣有限公司、彬时制衣厂,以及针织、纸巾、雨伞、家私等中、小型加工企业,生产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村内现正在开发省道公路旁报恩第二期工业区内,有整体规划、建筑规范的办公楼、厂房,众多海内外人士雄心勃勃,筹备资金,期盼在此黄金地段大显身手,发展更大的事业。

声东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林、温、蓝

声东村位于诗山镇东北,西侧隔溪与格埔相望,南侧与鹏峰村相邻,东侧与码头镇交界,总面积5平方千米,总人口5人。有耕地面积亩,山地面积亩,村内主要道路基本实现路面水泥化,总长5米,与省道线连接。村内现有小学,幼儿园一所,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有助学组教基金会,老人协会。

声东村委会解放后由溪声与溪东两个保合并,各取一字命名“声东”村委会。年公社化时为声东大队,年改为声东村委会。原泉州府诗山十一都溪东乡,后分为2个村(声东村、西上村)。

西上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林、洪、蔡

西上村委会在诗山镇政府驻地北角4.9公里处,聚落分布在泉永德公路边,长潭桥东南。村委会设在黄厝。有黄厝、户坂、窟路、美厝、高岭、洋北、深内、成美、苏美山、内厝、塔口、尾洋、大墩、下东坑等14个自然村。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户人。有耕地亩,山地亩.主种水稻、兼种花生。林果有杉木、松木、柑桔、荔枝、龙眼、菠萝等。有小学1所、电厂1座、林场1个。

主要山峰有五台山、石竹尖、铜帽寨。名胜古迹有长潭桥、调埕桥。乡村公路连接泉永德公路。

西上村委会年解放后,由原“溪西”与“溪上”两个保合并,各取一字,命名为“西上乡”,年公社化成立西上、塔口二个大队,年由两个大队再并为西上大队,年改为西上村委会。

社一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叶、陈、余

社一村位于诗山镇西南部,东倚金淘镇水阁村;西连诗山镇钱塘村,南邻叶飞将军纪念馆,北接诗山大桥,距南安市城区三十公里。聚落在秀丽的玳瑁山西北侧,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1户人。交通四通八达。

社一村原名“社坛”,年合作化时划分为“社一”“社二”两个高级社,年公社化后为社一大队,年改为社一村委会。

社一村隶属旧泉州府南安县十三都,始祖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叶县,公元年南迁福建仙游县古濑,再由古濑徒居南安魁躔。明弘治年间(-年)社坛始祖碧崖选址定居社稷坛,后简称社坛,开基繁衍至今已有年。

社一村的叶姓是叶颙的后裔,叶颙时任宋孝宗乾道元年(年)的左仆射(左相)兼枢密使,为官清正廉洁,生性耿直,敢于犯言直谏,很受人们称赞。

社一村自古以来享有武荣望族之雅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物质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楼林立,山清水秀,水泥路四通八达、手机、电话、电视遍布每个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医疗站、信用银行分布在村境内,企业、工厂、商店分布在每个角落。老人会、南音组、文体组活跃在全村每个角落。社一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向东遥望有唐代文学家欧阳詹的故居高盖山;远眺西方有南安最高峰巅——天柱山;仰瞰南山,有市文物保护庙宇——云山寺、近观北方有闽南著名景点凤山寺,环顾四周令人心旷神怡。

社一村委会的建筑及自然景观有:

1.飞流瀑布映莹帘

2.陡壁苍苔缀锦毡

3.足迹石盆仙印证

4.老藤交错任秋千

5.红军石洞留青史

6.官坝截流浇沃田

7.云雾轻纱飘险峡

8.传奇石笋欲穿天

9.三峰挺秀成笔架

10.一荔呈芳峭壁边

11.狮母潭深不可测

12.雷亭寨高似百仞巅

13.激战山门烈士墓

14.蓬莱仙境结情愿

15.天然墩寨巧排列

16.社坛胜似弈棋田

17.三进古屋十八井

18.丧殡改革奠陵园

社二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叶、杨、陈、赖

社二村位于南安市北部,东与同宗叶飞将军的故居村接壤,距市区26公里,西与蓬华镇隔山相望,南邻安溪茶乡,北面仰望海内外时代闻名的凤山寺。国道从村边畅通。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现全村有1多户6多人,辖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村民大多数为叶姓后裔。村风文明,村貌整洁。

原名社坛,年合作化时划分为社一、社二两个高级社,年成立社二大队,年改为社二村委会。

据传三国时,官府在社坛这片荒地上建社稷坛,奉祀神农。至南宋期间,凌云叶氏来此经营,把他简称为社坛。(即社一、社二两村总称),并世代定居繁衍,至今七百多年。北宋文人苏东坡其时曾游路过并答诗作证。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当年路过社二古山地界休息时,顿被眼前如画的风光魅力所迷醉,如入仙境梦幻,远眺峰峦蜿蜒起伏,近观百争奇斗艳,诗兴由然,诗中盛赞古山飞流瀑布,古树参天,老藤交错,山花遍野、石笋穿天,狮母潭深不可测,雷亭寨、相叠石、高百仞巅,乡村胜似奕棋盘,仙境风光美如画。同时,山门自然村还是地下党革命的老区。

社二村现有清代皇宫式的古民居比比皆是。令人瞩目的有数百年至今的叶姓四世开基祖宇,广泽尊王十三太子宫、惠泽尊王寺。

社二村有总资产3亿多元的新同发总公司经济开发区,它展品畅销海内外,成为我镇的纳税大户。同时还有距今二百多年闻名东南亚的后溪美“布袋戏”在安、南、永、德城乡的艺坛上绽放着掌中艺术一枝独秀的奇葩。社二村是荔枝之乡,并曾连续多年荣获市双文明建设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钱塘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许

钱塘村位于南安市西部,在南山北塔的峡谷中而形成的盆地,是晋江东西溪域的分流发源地之一。东与诗山镇的社二村接壤;西与南安市蓬华镇新村交界;北与诗山镇鳌峰村、联星村相连;南与安溪县魁斗镇贞洋村为邻。村落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户,人。拥有农田亩、山地5亩。

钱塘村的由来,据谱志记载,村中心原设有七个小池塘,用铜钱连接各个小池塘而得地名。钱塘村隶属南安市管辖,旧称泉州府南安县十二都。民国年间属蓬华乡钱塘保。年解放后属蓬华乡,年公社化后命名钱塘大队。年改为钱塘村委会。始祖许姓景玉公,于元末清初(年)由晋江石龟徒迁晋江金井,再徒迁玉溪,至萧山许厝(今厦门翔安区内厝镇),是许姓爱公第十七世裔孙;后徒迁钱塘村定居繁衍,至今有多年的历史,是泉州府史记清代举人许南彬之故乡。

钱塘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现留有清代的古民居建设15处、寺庙4处,尤其突出的古民居建筑祖宇一处。因年久失修,年旅居马来西亚侨胞许振平宗亲回乡探亲,牵头联谊东南亚五国侨胞捐资,以原状重修一新,现房屋雄伟壮丽,是全村政治、文化、经济、娱乐的活动中心。

钱塘村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经济发展,以科技为导向,利用山地资源,引进美国脐橙多亩,已进入盛产阶段,该产品质量高,无公害,闻名遐迩,畅销市场,经济效益高。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巩固生态公益林,营造速生林亩,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党和国家好政策的指引下,钱塘人齐心协力,发扬艰辛创业精神,积极进城务工办厂,不断改善环境,经济发展持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中房屋林立,道路四通八达,学校书声朗朗,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鹏峰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陈、赵

鹏峰村是南安市诗山镇著名侨乡之一,位于诗山镇东北部,东面和南面与码头镇仙美村相邻,村落面积达4平方公里,辖有下宅、柯傅厝、宫崎、南堂美等4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村民户,总人口近0人。省道线绕村而过,距离泉三高速公路入口处约2公里,全村5条水泥路四通八达。

宋朱熹路过此地,见山势如鹏鸟展翅,即到深泉村题刻“鹏峰圣地”,故取名“鹏峰”。鹏峰村宋时隶属武荣十一都怀德乡太平里,俗称霞宅乡。

民国年间分为鹏东保和鹏西保,解放初称鹏峰乡。年公社化时分为四个大队。即鹏联、鹏展、鹏进、鹏里大队。年四个大队合并为鹏峰大队。年改为鹏峰村委会。

公元年宋代理学家朱熹遨游至此,赏其境而感慨,遂波墨豪书“鹏峰胜地”镌於岩石上。此胜地为“诗山十八景”之一。境内有仙洞,鹏峰、万安寨矗立于东,乌山定宝寨叠障于南,溪头、金山及鳌山三小丘列于西北,诗山本境和永春县岵山镇二条溪流在本村交汇,地势优美,山青水秀。

鹏峰村民以陈姓为主,其次为赵庄二姓。陈姓始祖来自河南颍川(河南光州固始县)公元年永乐年间移迁此地开基,子孙繁衍超万,分布海内外,尤其移居台湾岛子孙达三千之多。

近几年来,全村的科教文卫和经济发展事业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村海外爱国侨胞陈水俊先生的大力资助下,镇政府在村的东北部创办了“鹏峰二中”设有初、高中部,师生一千多人。在村西北部的数百亩山地被定为工业开发园区。6年郎裔基金会“幸达堂”被南安市委宣传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前山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余、吕、杨、周

前山村位于诗山镇中北部,距诗山镇往安溪方向3公里,线公路从村内穿过,村口公路中一株百年榕树,屹立中间,古坑溪流贯穿村中,村的背后有玉华寨,村的前面是荣星寨,前山村是山清水秀的村庄,全村有前坑、后山、坑柄、周厝等5个自然村落,1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户,人。

前山村是由前坑、后山合并,各取一字,命名为前山。民国年间属山头镇前坑保和后山保,年解放后与五权保合并命名为团结乡,年公社化时期从团结乡拆出自立为前山大队,年改为前山村委会。

前山村是一个著名的侨乡,早在十九世纪就有村民南渡印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谋生,时至至今已有几千人在外经商创业。海外侨胞不忘故土,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家乡公益事业:旅居印度尼西亚华侨余金钟先生创建诗培小学一座,面积达多平方,使前山村的子弟能够就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旅居印尼侨领余城垣先生又先后乐捐一座小学,投入资金六十多万元,并捐资修建村水泥路,水利水坝,共计捐资一百多万元。

前山村余文聪先生先后担任中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委员,旅居香港南安公会会长等职。

前山村还是一个革命老区的基点村,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红军曾在报恩、周厝开辟红军基点村,组织农会进行革命宣传开展活动。

前山村是一个经济开发的村庄,在改革开放中,近年来吸引了海内外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深圳地区和村内创办雨具厂、制衣厂、针织厂、家俱厂,繁荣了家乡的经济,增加了收入,使家乡面貌蒸蒸日上。

民主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黄

民主村系南安市诗山镇较偏远的山区村,位于南安市西北角,东与坊前村,南与联山村,西与蓬华镇,北与永春县接壤。距镇区10公里,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村民户,人。

民主村是解放初由古坑洋尾林仔等三个自然村民主协商成立乡政权,取名“民主”。年公社化时成立民主大队,年改为民主村委会。

民主村海拔米,四面青山环抱,由山泉水汇集成一条溪流,水质清晰,是供应诗山镇自来水的宝贵水源地,拥有山地0亩,适应发展种植、养殖业。

联星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林、陈、蔡、吴、谢、李、郭

联星村座落于诗山西北部,省道线贯穿全境,村落面积1.8平方公里,有杏塘、泮岭、岩田、中岭、新楼5个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户4多人。有旅居海外侨胞0多人,是南安市诗山镇著名侨乡。

联星村是年公社化时由“火星”和“会星”两个高级联合社组成大队,故取名“联星”。年改为联星村委会。

域内设有中心小学、联星中学和老人活动中心,有二百多年的土楼建筑风格的古厝,白沙溪瀑布是诗山十八景之一。

联星村曾经被评为福建省明星村、南安市文明村、诗山镇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联山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陈

联山村位于诗山镇西北部,天柱山下,与蓬华镇交界处,距县城48公里,距镇区10公里。联山村地处偏僻,面积3平方公里。有贞格、贞坑两个自然村落,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户,人。

联山村因境中一道山脉串联两个自然村,故取名“联山”。年从联星大队拆出,成立联山大队。年改为联山村委会。联山村旧属泉州府诗山乡十二都贞格堡,是年先祖从永春小岵移居联山,居住繁衍而来,距今已有年历史。

联山村曾是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村内还有古民居,庙宇,山寨三处,古墓等历史古迹。民间还有山区小唱、南音、古乐传承至今。

红星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吕、杨、庄

红星村位于诗山镇中部,是诗山镇第五大行政村,东面为美丽的潭金溪,西、北面凤山、文章、钟山环抱,南与诗山街相邻,村落面积4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户人。旅居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的宗亲有三千七百多人。

红星村自年从红旗大队拆出,自立为“红星”大队,年改称“红星”村委会。红星村是革命老区,村中的南坪自然村曾有九位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

红星村历史悠久,境中保留着一座四百多年前的吕氏宗祠古建筑,年重新修葺,祖厝正面红砖墙,绿色琉璃瓦,厅墙青石雕琢,人物如生,花草吐艳;顶下厅及天井地板铺上高级石板材,光洁如镜,大埕及围墙都是白石砖铺砌;新祠亭更为美观,大池重修,笔架山峰倒映池中,更为壮观,是村民文化宗教活动之场所。

红星村土地肥沃,是村民繁衍生息之宝地,泉德等公路穿村而过,公路四通八达,龟鳌戏水,山明水秀。登龟、鳌二山俯瞰全境,汉式屋宇巍然,高楼大厦层叠,工厂、石场林立,处处生机勃勃。

红星村古今人才辈出,文有博士县官,武有将军校尉,商有亿万富翁。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先后被福建省评为“文明村”,“明星村”的荣誉称号。

红旗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李、陈

红旗村位于镇区北面的钟山下,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户,4多人,是闽南著名的侨乡。省道线泉德公路从村东经过。

红旗村在年土地改革时,为先进红旗单位,故名红旗。年公社化时属红星大队,年自立为红旗大队,年改称诗山镇红旗村委会。

红旗村居民为李、陈两姓,李姓居多。李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肇基内益,至今已五百多年,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年)。

红旗村是革命烈士李刚的故乡。李刚(-),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dang,历任中gong金淘区委书记、中gong金淘区团委书记、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闽南特委书记。年壮烈牺牲,享年二十八岁。

红旗村境内的钟山,是诗山十八景之一的“钟山织雨”,夏秋之季,雨讯频传,每遇夏雨将至,天低云浓,钟山沉寂,凉风过后,只见雨幕倏落,顿时一派迷茫。雨柱如丝,刷刷而东,飒飒又西,飘飘忽忽,越织越浓,似烟如雾,是雨是帛,疏密有致,经纬错落,好一幅穿梭织雨之画屏。正是:钟山织雨利垦埌,一城雨趣一城歌,苍山翠柏雨丝挂,世代拓荒世代乐。

红旗村交通方便,气候宜人,是企业家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地。红旗村里现有大小企业20多家,主要以雨伞,伞骨,制衣,石材等为主,还有百年传统的米粉加工坊60多家。

红旗村先后获南安市环境卫生整理示范村,南安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示范村,南安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第九、十届文明村,福建省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凤坡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梁、程、吴、杨、蒋

凤坡村位于诗山镇中部,南以团结溪为界,与社坛连接,北以青峰溪为界,与坊前村、山一村连接。有凤坡、瑞莲、双莲3个自然村,有24个村民小组,人口多人。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亩,山地多亩。

凤坡村解放前隶属南安县十二都风坡乡,解放后改名五星乡。解放初由原瑞莲、双莲、凤坡三个保联合成立乡政权,命名为“五星乡”。后一直延用为五星大队,年改为凤坡村委会。凤坡村有九成左右人口姓梁,系南宋丞相梁克家派下梁妈保于公元年从泉州迁居繁衍而来,已有年历史。

境内西部有秀丽的黄山及绵延千亩的龙眼基地,有六十年代建造的黄山水库及深坑垅水库,为全村提供充裕的水资源可供灌溉和发电。改革开放以来,凤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域中的联兴集团集纸箱、纸板、彩印、制衣为一体,几年来均为全镇创税大户。同时带动村中其他企业兴盛起来,共同促进了凤坡村经济的发展。全村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从幼儿园到初中校,在校师生0多人,幼儿园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10多平方米,教育设施现代化,被省评为“农村示范中心小学”。初中校的教育质量与教学设备亦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凤坡村跳鼓队”名扬海内外。

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往全村各个角落。省道线贯穿全境,公路两侧商铺林立,与村部大楼和联兴集团公司办公大楼连成一线。村主干道全部架设路灯。垃圾集中处理,居民居住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全村90%以上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全村高楼耸立,居家小筑比比皆是,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呈现出农村城镇化的新景象。

鳌埔山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洪、陈、戴、林、罗、蔡、马

鳌埔山位于诗山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霞坂,有后宫、后埔格、四房、土楼、石子、后埔洋、桥格、金田、广成、垵尾、尾林、大余、小余、英桥、日胜等15个村民小组,有村民户,8人。

鳌埔山村委会以境内有座山,其形似鳌而得名。年成立鳌埔山大队,年改为鳌埔山村委会。全村有耕地亩,山地0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兼种花生。林果有杉木、松木、柑桔。土特产有茶叶。境内有中小学各1所、水库1座。山峰有西碧岩,泉永德公路穿村而过。

鳌峰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吴、余、吕

鳌峰村委会在诗山镇政府驻地西部5.4公里处。村委会设在古宅。有古宅、罗埔、后楼3个自然村。聚落散布在鰲峰山东麓丘陵山谷地,呈圆形状分布。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村民户,人。

鳌峰村委会以境内鰲峰山命名,解放前(初)为鰲峰乡,年为青峰乡,年公社化时期后为鳌峰大队,年改为鳌峰村委会。村内有耕地1亩,山地亩,主种水稻、小麦、甘薯,特产茶叶。林果有杉木、松木、柑桔、龙眼、李子、橄榄。域内有小学1所,水电站2座,粮店1家,水库2座。

境内主山峰有单田、鰲峰。名胜古迹有庙宇檬林宫、永安社、七层天然石塔,历史人物有反袁将领吴瑞玉。乡村路连接诗安、诗蓬公路。

坊前村委会概况

主要姓氏:黄、罗、赖、高、郑

坊前村委会位于诗山镇政府驻地西1.6公里处,村委会设在九石尾。有九石尾、罗厝、凤口、溪边、鸟翼、郭山洋、内珂、寨内8个自然村,聚落在诗安公路边,呈长方形分布。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有村民户,人。

坊前村因曾发生地震,土地崩裂,故取名“崩前”,谐音变化为“坊前”。民国年间属山头镇五权保,解放初为团结乡,年为坊前大队,年改为坊前村委会。

坊前村有耕地亩、山地亩。主种水稻、甘薯,兼种花生。林果有杉木、松木、柑桔。企事业有雨具厂1家、小学1所,水电站1座。境内主要山峰有翅石、寨内山。

名胜古迹有凤冠山上的凤山寺,省道线穿腹而过。

推荐分享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朋友圈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oupstudyedu.com/tzsxx/5242.html

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