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为他哭泣
天柱山村原支部书记张明俊追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本刊王步亮通讯员罗峰汪金波唐纪创)
?^
天柱山村民自发为村原支部书记张明俊送行
村民自发为原支部书记送行
青山痛泣,江河悲鸣。年6月25日中午11时,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1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太惋惜了!真的太惋惜了!”来自瀛湖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们抹着泪一个劲地说,张书记是为了我们大家累倒的,他今年才50岁啊!
6月27日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镇村干部来了,市区干部赶来了,远在西安、浙江等地的外出乡贤也千里迢迢地赶来了,当地和邻村的多名大众更不用说,早早地自发赶到安康殡仪馆为他送最后一程。不能现场送别的10余万名友则在贴吧、站、论坛、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党员干部的谢世,为何能牵动如此多大众的心?
为此,笔者专门走进瀛湖镇天柱山村。聆听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明俊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他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许诺。修路、拉电、引水,改良生产生活条件,他要让大众居住环境好起来
天柱山村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瀛湖之畔,这里风光旖旎,鱼肥水美。但是,昔日的天柱山村民却是“守着金碗没饭吃、住在湖畔缺水喝、眼看电站没电用”。曾几何时,外地游客到此观光,常发出“1湖水美,两岸山穷”的感叹。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高中毕业返乡务农的张明俊依托党的好政策和个人的勤劳与智慧,从最早经营的一家商铺,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年大众推举他为天柱山村一组组长,但是看到村民吃水还要靠挑、运货还要靠扛、吃饭依然靠天,点灯常灭断,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张明俊的脑海中翻滚。
他开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乡亲服务,大众的用电不行,他尽力帮助改拉入户电,用不起电的他替大众缴费。
进入新世纪的天柱山村仍旧贫困,矛盾众多,急需一名脱贫致富的领路人。经过村民们“两推一选”,年,37岁的张明俊被大众一致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千万别犯傻,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去当那出力不讨好的村支书干啥?”
“大家信得过我,才推选我挑这副担子,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张明俊用了整整半个多月时间进组入户了解实情,看到一间间破旧的房屋,一个个闲散的村民,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当他来到在当地人称为“柳树塘”的5组时,一个村民说:“我们这个组没啥变化,不信你看,大部分农户连6七十年代的栓牛桩都还在。”村民的话深深刺痛了张明俊的心,誓死挖穷根的信心在他的内心越发坚定。
要想富,先修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大众修路。通过学政策,利用多年结交的朋友关系,总算争取到了一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村里没资金,咋办?他许诺:每修1千米公路我个人补助元,他率先垫钱购买爆破器材和砖沙水泥,拉回来发到各组,一下子就打消了大众疑虑,家家户户齐上阵,男女老少齐动手,他组织群众累计投劳2万多个,筹资万元,修通硬化通村、到组、入户公路14条41千米,修建人行联户路6条5千米,如今这个村98%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
长期以来,天柱山村的大众瞅着瀛湖水缓缓流淌,却是“水在山下走,人在山上愁”;看着安康水电站输电四通八达,村民吃水用电却很难。为了解决吃水难,张明俊又在全村大众大会上慎重许诺:打1口水窖村里补助元,他以村上嘉奖名义,个人为每口垫资元,大大激起大众积极性。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万元,组织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铺设引水管道31千米,引水渠道6千米,建水塔、蓄水池4个,修建蓄水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口,85%的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一举结束了吃“天花水”、喝“虾蟆尿”和用水靠肩挑背扛的历史。
为了解决村民用电难,他组织动员村民投劳两千多个,栽电杆、拉电线,争取电力部门农改造项目15千米,有效解决了全村%农户的用电。为了丰富大众的生活,他上下奔走,争取支持,让家家看上了卫星电视,40%的农户实现了宽带上。入学率、通电率、电视入户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台率达%,农电改造、人畜饮水等基础建设工作位列全镇前茅。种核桃、栽枇杷、建园区,兴旅游,大力发展产业,他要让大众的腰包鼓起来 “三穷加一富,要富不得富;三富加一穷,要穷不得穷,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我们村的面貌才会从根本上改观。”张明俊对村庄的穷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如何挖穷根更有着苏醒的认识。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张明俊带领村两委班子组织引导村民发展以核桃、板栗、枇杷为主的生态林果园建设,在实现山清水秀生态目标的同时,也为大众脱贫致富拓宽了新路。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村上的能人,远赴延安市黄龙县考察,引进辽核、香玲等优秀核桃品种,约请渭北核桃研究所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采取支部+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等模式,流转治理土地亩,发展精品核桃园亩、板栗园亩、其他果园亩,把“天柱山莲菜”做成品牌,大力推行,并发展药材种植,基本到达人均2亩林特园等。依照“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兼顾谋划,系统计划,引领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修通农业园区公路3.5千米,修建了园区灌溉设施,建起了核桃加工厂,成立了瀛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努力把小核桃打造成大产业。天柱山村的核桃园被省、市、区评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市农业示范园现场会、全市核桃良种丰产栽培及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培训会相继在天柱山村召开。种植优良莲菜亩,带动扶持发展养殖户30户,全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多元。天柱山村特殊村情还在于,其库区移民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如何让他们搬的进、稳得住、能致富,一直是张明俊最为牵挂的。为把居住分散高山村民迁移到公路边,按“迁移式扶贫”政策每户补助元,资金不够怎么办?他一边说服大众调剂土地、自己出钱雇用推土机平整宅基地外,还为建房户担保贷款购置建材。全村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相对集中居住群5处,户村民建起了新建的楼房。
“地无三分平”是天柱山村的真实写照,靠地生财明显难以为继,没多大潜力和空间。为此,张明俊集中精力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使全村多人稳定在外务工,仅此一项,每一年挣回劳务收入近千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他又依托自己的公司,终年解决村上充裕劳动力多人的就业问题。利用和安康水电厂的地缘关系,为该厂输送经警、清洁、搬运等固定用工,就地安置劳力余人。他积极外引内联,多方争取支持,动员引导村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帮助66户发展运输、加工、餐饮服务等个私经济,让人实现了再就业。
天柱山之巅的白云寺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该村以此为依托,发展特点旅游业潜力巨大。为此,张明俊个人出资雇用挖掘机整修了上山公路,既方便了游人,又让20多户村民依托景点开辟了致富门路。怎料,天柱山村的巨大变化,让并村时划到外村的两个村民小组眼馋,他们强烈要求“返村”。张明俊又跑到市直有关部门,争取1万元扶持款,村上配套元,个人资助元,帮助两个组修通4千米通组入户公路,公路修通后已有32户盖起了新居,15户办起了商服业和运输业,发展特点农家乐3家,购置旅游运输车辆15台、水上游艇和旅游船只6艘。
现如今,“游白云古寺,享农家风情,观嬴湖美景,品美味斋宴”的旅游格局业已构成,与生态农业、个私经济、劳务输出等相干产业互成犄角,不相上下,拉动村域经济乘势而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9年元,增长到年的元。抓生态、强服务、变观念,创新社会管理,他要让大众乐起来
每到夜幕降临,天柱山村的男女老少们便聚集在一起,有的跳起广场舞、有的打篮球、有的打响器,幸福的表情荡漾在脸上,在地无三分平的天柱山村,像这样的文体文娱小广场已建起了3处。她们说,这都多亏了好书记张明俊。天柱山村由原来的水泥、天山、汪梁三个村合并而成。并村前当地就有“水泥的赌、天山的酒、汪梁扯皮顿劲啥都有”的顺口溜,村情十分复杂。张明俊上任伊始就敏锐地意想到,必须以生态为本改良村容村貌,必须加快村上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大众,用物资和精神两把手推动村内全面发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张明俊跑遍了全村20个村民小组,访问了近三分之二的农户,制定出了《天柱山村新农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生态农业、个私经济、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和“建路、建园、建家、亮灯、清洁、文娱、平安”七大工程,努力实现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梦想。
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不断探索,他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法:既建好“两个阵地”(党员活动室与文体活动室和文体小广场)、穿好“两双鞋”(胶鞋与皮鞋)、唱好“两台戏”(基础设施与生态工程)、开好“三条船”(个私经济、劳务输出、集体经济)、扛好“3面旗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到达“一个目标”(共同富裕)。近年来,正是在这1目标的引领下,他带领村民踏实苦干,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如今,当你1走进天柱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仿古式门楼,既宣扬推介了旅游,又颇具文化气味。沿着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既美观又节能,公路沿线、人行道边、村民院落栽植的花木盆景赏心悦目。家家户户垃圾统一搜集处理,门前设施、绿化、卫生实行“三包”,水、厕、圈、厨实行改建一应俱全,尤其是镶嵌在山腰间的核桃、枇杷等生态经济林果园,既有观赏价值,又改良了生态环境。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引领是关键,情感管人管灵魂”。谈及治村心得,张明俊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创新社会管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变农村愈演愈烈的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
年正月十五,天柱山村民俗文艺宣传队队员周云丽参加完区上的民间艺术节后开心地说:“老都老了,在张支书的鼓励和支持下还上了一次安康城的大舞台,真是大器晚成啊!”据村妇联主任周云娥介绍,她得了背心胀痛的毛病,每次发作时,就拿酒瓶子捶打,减缓疼痛,自从参加了村里组建的舞蹈队,现在背心也不咋痛了,还在附近的电厂找到了活儿干。今天的天柱山村,随着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趋充实,左邻右舍的关系也和睦了、和谐了,实现了民事纠纷、治安信访不出村,被评为安康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讲诚信、带致富、热公益,扶贫济困记心中,他将大爱洒人间
“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要感谢大家,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村里的工作,让村民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梦想早日实现。”简单介绍了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盛况后,张明俊开始给乡亲们发奖金。这是今年5月5日天柱山村党员活动室里的一个场景。当日,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张明俊回到故乡后,顾不上休息,就把取得的1万元劳模奖金加上自己添补的5元共15元发给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退休村干部、产业大户、在职干部、村办小学及贫困大众。 村民们已记不清他多少次给大家发钱了,只记得他取得“省、市劳动模范,省、市党员致富带头人,陕西省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最美村官,安康好人,安康市通村公路先进个人,安康市十佳青年,市、区党代表,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时,都把奖金奖品分发给了乡亲们。 “村民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张明俊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他心系百姓,想大众之所想、急大众之所急、帮大众之所需的最好诠释。 他有自己的做人处事之道。这个道就是低调做人、诚挚待人、诚信做事、用心待事。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把自己的30多名村民送到安康水电厂做经警和合同制工人,使之成为亦工亦农两重身份;他用诚信和重质量、讲信誉逐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信立建筑公司”不断解决村上充裕劳动力,并不断扶持村上的小微企业,让20余户村民做起了小老板。张明俊致富了,村民致富了,但他富而不忘贫困村民和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尾月天,眼看快过年了,阳坡村残疾孤老吴礼华不修边幅的在瀛湖粮管所门前大声地嚷嚷“咋就不管我呢……?”这一幕恰好被途经的张明俊看见,他立即停下脚步,把老人扶到隔壁的一家粮店,一边劝慰安慰,一边取出元钱、又买了一袋米送给老人。以后每逢过年,张明俊都要给老人送钱、送粮,有时还接到家里团年,并用车送回家。“明俊这娃子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老吴逢人便讲。
村民张明州骑摩托车不慎掉崖遇难,他出钱安葬;在孤寡老人张光田生活无着落的那些年月,他就像老人的儿子,尽心尽孝供养...... 里八组村民谢远文请的帮工在干活时摔成粉碎性骨折,正当谢远文为这1大笔医疗费忧愁时,张明俊拿出元,调和村上资助元,个人给谢担保贷款1万元解决其迫在眉睫。
困难村民张光林修建标准化圈舍,张明俊拿出元;村民张春余建新居,他资助块钱和2万块砖。村民罗天会、谢远明、冯甲勇、王本平、胡兵想跑运输,张明俊帮他们贷款买车,带领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担负村支书14年来,张明俊没从村上领过一分钱工资。这么多年,村上给他的工资从每一年多元涨到元,他都全部用作公务开支,还垫资30多万元修建村党支部及其他公益建设。从年开始,他每一年还从公司拿出3%的利润作为村上的办公经费。多年来,张明俊个人无偿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扶持公益事业等捐款多万元,累计帮扶贫困户多户,贫困学生50多人。现在,村里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全村治安状态良好,基本实现信访不出村,无一例刑事案件产生。做调研、提议案、呐民生、担,他把实行社会职责挑肩上
从4年起,张明俊前后担负镇、区、市人大代表和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8年担负省第十一届、12届人大代表,十几年来,他走农户、到田间、赴灾区、入工厂,调查研究,累计提各类议案、建议、意见余份。
在省11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省上给安康项目少的问题有看法和意见,他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安康代表团讨论时直言:“《省政府工作报告》拉动区域发展的项目安康几乎没有,我在想,安康是陕西的安康,安康人民是陕西省的人民,占全省11分之一的安康人民富裕不起来,就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安康不安定,省上也没面子。解决问题关键是加快发展。请省上给安康布一些大的农业项目、工业项目和科技项目。”他的发言引发省上到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赞美。接下来,他给省上主要领导算了一笔修通村公路的帐:关中一望无际,17万修1千米通村路路没问题,而陕南山高路陡,我也做工程,这方面的朋友接触多,目前的情况是材料涨价、人工涨价,现在修1千米路基本上是25万元,建议陕南的修路标准以每千米22万元为好。根据他的建议,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交通厅的领导到天柱山村与他见了面,并经过调研,最后以22万元标准对陕南的修路给予补助。年,安康遭受“7.18”特大洪灾,省上推出陕南移民搬迁避灾扶贫政策。在年省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他把他到灾区的情况做了一些反应,并提出要推动这个政策落实的4条建议,即:省上要成立专门的调和班,解决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问题;要给新移民点以特殊的土地政策,拿出安全的好地以推动搬迁落地,让受灾大众放心;要解决受灾大众中的老年人的问题,避免年轻人搬走了,老年人留在原地受苦;要把搬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搬的人日子能过的下去。他的这些建议分别被省发改委、扶贫局、国土厅、住建厅采用使用。
他的议案建议还触及劳动就业、农村卫生、农村教育、农村产业、农村人口培训等一系列三农问题。拳拳之心,诚诚之意出自他的内心,发自于他的和担当。抗病魔、强精神、立誓言,再能活个三五年,一定要让天柱山村大变样 村里发展起来了,张明俊自己却累垮了。就在张明俊为村里下一步发展劳碌时,病魔正一点点地腐蚀着他的身体。近两年来,张明俊常常感觉腹部疼痛,夜里经常没法入睡,身体日渐消瘦。医院检查检查,他总是坚持说:“哎,村里1大摊子事呢,总得把工作安排好了再去吧。”
今年2月初,张明俊腹部出现严重不适,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竟是胃癌晚期。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对村民及家人一直隐瞒着继续忙前忙后。5月中旬,张明俊病情恶化胃部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医院探望的村民每天在病房外排成了长队,此时的张明俊还不忘关心村民的生活和村里的事务,询问大家的困难,让村两委班子把村里重点工作用拍成照片传给他看。主治医生说,历来没见过这样的病人,得了重病不专心医治,倒把病房当做了办公室。
6月25日早上,安康的天气阴云密布。躺在病床上的张明俊挣扎着坐起来握住老伴陈光娣的手,微弱地说:“电视上习总书记说,年全国就要到达小康水平了,情势是愈来愈好了,要是再能活个三五年,我一定要让天柱山村大变样……”满心以为是给自己和孩子交代后事的老伴听后潸然泪下:都到啥时候了,他心里牵挂的还是大众!
11时01分,怀着对全村多名父老乡亲的酷爱、对未竟事业的眷恋,张明俊永久地倒下了,如歌的生命戛然而止……消息传来,镇党委书记唐明成痛心不已:“明俊同志勇于担当、勇于负责,镇党委、镇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他总是打头阵、当先锋,不讲条件、彻彻底底地完成,工作交给他,让人放心。”“他是百姓的贴心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百姓着想,他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怀念。”、“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以自己不倦的人生寻求在人民心中树起了1座丰碑。”、“安康难得一见的好支书,这么多年,没谁说他有不好的一面,惋惜了,吊唁.......”木楼道长、太牢、秦巴明珠等万名友也在贴吧、站、
金杯、银杯不如大众的口碑。张明俊走了,他用50年的人生,诠释了一个农村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穷忠实和真情大爱。这份情,深入大地;这份爱,绵绵不绝……
综合:王步亮,7月8日于北京
欢迎各地友提供线索,广告招商(终年为企业刊登各类广告)、站建设(微站PC站,WAP微站)、百度排名、SEO优化、页设计、站保护、站优化、络营销、关键字排名、FLAS站设计,域名主机、企业邮局、程序开发,价格优惠、高质服务,联系、,王主任,址:
白癜风能根治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