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的外出参观学习结束了,每次都想留下些记录,以待退休之时,年老之时,坐在摇椅上,翻看这些记录。这些年轻的、欢笑的,快乐的记忆都会是工作生涯中珍贵的、闪光的亮点。
牯牛降
出行三日,在青春的尾巴间放纵,在碰撞的杯盏中挥洒,在激荡的歌声中旋转,在闪烁的舞池中轻摆,一切,美好自然,令人难忘。
第一天的行程终点是位于石台和祁门两县交界处的国家四A级景区——牯牛降森林公园。在山中吃了顿简餐后,旅游车向景区进发,俗说话“山路十八弯”,一点不假。旅游车行在蜿蜒如蛇的路上,像喝醉了酒。我们坐在车内,一边在惊呼中左摇右摆,一边赞叹师傅驾驶技术的高超,五十米的道竟能折三四个弯。坚持到晕头转向胃中翻江倒海之时,车终于驶进了景区大门。
从大门的规模看,不属大气、壮观,却倒也秀美,自然。关于牡牛降的名字,《山海经》这样记载:传说古时的牯牛降是一块令人色变丧胆的绝地,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老子,道家创始人,传经授道,经过此地。路遇怪鸟,欲食老子与青牛,最终怪鸟被青牛制服,最后青牛变成了巨石。为了纪念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牯牛降”。
进入景区内,果然青山绿水相依,自然景色秀美,不愧为皖南名山,山体雄、奇、险、秀,险峻中不失有温柔,秀美中拥有恬静,奇幻中蕴藏优雅,在景区内驻足,放眼望去,入眼都是画,俯首皆是景。导游介绍,牯牛降蕴藏大量的生物种类,其中蛇类最多,也称“蛇的王国”,这里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好,被称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
都说雨中的皖南山区最美,试想:细雨如梭,撑着小伞,带着情人,并肩依偎,在雨中流连,该是一幅怎样诗情画意的美图啊!无奈天公不遂愿,我们此行,艳阳高照,炽热难耐。由于前几日注雨,山中湿热异常。
行在开发不完全的山道,一行人拖沓疲惫,挥汗如雨。其中还算身强力壮的W君汗流浃背,正张着大口喘着气,面色如灰,他急着叫:“谁有糖啊,我脱水了。”我赶紧从包中掏出李姐给的一粒草霉果脯敬献,谁知着急入口的W君竟撕袋不慎,仅有的一粒果脯掉落地下,捡起时上面沾满了灰尘与碎落叶。“救人要紧”,顾不得脏不脏了,我拧开随身带的矿泉水简单冲了下,赶紧送入W君的口中。仿佛送入他口中的是颗灵丹妙药,我心里踏实了许多。牯牛降山体陡峭,最高峰有多米,加上山道湿滑,确实攀爬不易,再看看其他男同志,年轻的,年老的,强壮的,瘦弱的,没有一个不汗湿衣襟的。这时,领导Q发话了:导游,你带我们爬什么山啊,我们游玩项目的重点是漂流啊!
第一漂
漂流是我们此行最期待、向往的,也是热情最高的。怪潭漂流景区在石台县秋浦河畔,秋浦河水清澈透明,两岸古树依依。乘橡皮艇漂流,需身穿救生衣,四人一艇,每人一浆。“男女搭配,划船不累”,我们一行二十来人,共坐了七只橡皮艇。每只艇中有一到两名男士,划船这种体力活男士该当仁不让了。边划艇边看景,湖水绿中呈蓝,两岸青山逶迤。河道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深,一会儿浅,深处绿水滢滢,浅处游鱼戏沙。我边看边想:漂流就该突出一个“漂”字,就应该是这样坐在艇里,看看风景,任艇随波漂移,不问方向,不管快慢,口中再哼曲自由小调,那才是最愉悦、惬意的一种享受。怎耐七只艇一同离岸,大伙都卖力的摆动胳膊,你争我赶,俨然一副“赛龙舟”景象。无奈啊!不能因我个人的自甘落后影响集体的荣誉,何况咱艇上唯一的男士可是领导Q啊!在领导Q的指挥下,一会儿正划,一会儿逆划,一会儿船头在前,一会儿船头又成了船尾。“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齐心协力,终于赶上了集体群艇。一只只艇在湖面上旋转、碰撞,水仗打得正“酣”。姐妹们挥浆击水,溅起的浪花让每只艇上的人都狼狈“失(湿)身”!一时间,欢笑声,兴奋的尖叫声,洒满湖面。
咦,前面湖面的幽深处怎么有只艇啊,艇上还“开”着一朵“伞花”呢!赶紧划上去,一看,原来是漂亮的大姐徐,她“武装齐全”,头戴浴帽,手撑一把小洋伞,正坐在艇里,优雅的看风景呢!“咱都失(湿)身了,不能让你晾着!”领导Q童心大发,朝着岸边卖水枪、水盆的喊“给我两只盆”,随即扔过去一张湿漉漉的十元钞。艇里多了两只盆,我们把艇悄悄的靠近徐大姐的艇,操起两盆水,我和同事D依次狠狠地朝那朵“伞花”泼去,口中叨念:“叫你不失(湿)身”!“叫你不失(湿)身!”又一次,兴奋的尖叫声浪起三尺高。
瞧,前面那个人怎么站在水里呀!靠近一看,原来是C大哥,他所坐的艇搁浅了,他自告奋勇下水给妹妹们推艇呢,幸亏C大哥魁梧高大,要不这不深不浅的水还真担心他安全问题呢。不过,C大哥会水性,他若无其事,兴致正高。不信你听,他边推艇边唱:小妹妹,坐船头,哥哥我在水里走——
漂流全长四公里,我们“漂”了一个多小时,等到我们离艇上岸时,岸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出售”我们的“笑容”。原来,我们在漂流冲浪时,景区工作人员用相机拍下了,我们的恐惧、尖叫、傻笑都被定格了。定格吧,让欢乐永恒!定格吧,让瞬间永恒!定格吧,让这一切成为永恒!
第二漂
如果说我们的第一漂(怪潭漂流)是柔情的,细腻的,那我们的第二漂(九曲河漂流)就是激情的,粗犷的。九曲河峡谷探险漂流距离潜山县城10多公里,从天柱山顶汇集的溪水在大峡谷中奔流而下,高低落差多米。坐在车上,导游介绍:九曲河漂流惊险、刺激,具有一定危险性,漂流两人一艇,不配浆,以防被激流冲走。需穿救生衣,头戴安全帽,保护头部不撞上石头,最好男女同艇,以便壮胆。听完导游介绍,午餐时,便有姐妹们在预定男伴。美女陈叹了口气:“唉,僧多粥少啊!”原来,此行女士过半,男士就物以稀为贵了,注定有“女女搭配”。
午餐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到了漂流的目的地。一个个短衣短裤,轻装上阵,雄纠纠,气昂昂,仿佛上战场。大姐徐、我、汪姐换衣服慢了一拍,等到赶到岸边,只有W君在等候,原来他是徐姐预定的“粥”。我和汪姐被预定的“粥们”“甩”了,“粥们”肯定是被其她“女僧”抢走了。我和汪姐“凄苦的”笑笑,“无奈的”上了一条艇。
上了艇,离了岸,一接触到水,全身打了个寒颤,谷水清冽寒冷,如同井水。九曲河道呈S形,橡皮舟起伏跌宕,平缓时如平湖泛舟,急流中如野马脱缰,我和汪姐死死地抓紧艇上的把手,任橡皮艇在激流中碰撞、旋转。前面一个陡坡了,看着巨大的落差,我们吓得紧闭上眼,橡皮舟好像穿行在瀑布里,巨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过了半天,我们感觉艇平稳了,睁眼一看,我俩都“睡”在艇里,激流中艇里灌满了水,象要“沉船”了。取下头上的安全帽当“水瓢”使,赶紧往外舀水。这一处是宽阔的深潭,橡皮舟冲下来之后可以在这稍作休息,这会儿同事们的艇大多聚在这儿了,都在不亦乐乎地舀水。我看了一下大家,全都“男女搭配”,配对圆满。再看看峡谷,峰体险峭,林木幽深,怪石嶙峋,瀑潭相连,九曲十八弯,不愧为华东第一漂!
又要“开船”了,景区的服务救生人员把一条条艇整理好方向,按前后顺序排开,因为前面是一个很窄的滑口。一只只艇像离弦之箭,川流而下,惊叫声响彻山谷。一段平静,一段奔流,河水静时如处子,动时若脱兔。九曲河一段河道最险恶、水流最湍急、落差最大、流程最长的峡口到了,我又闭上了眼,汪姐倒着头,看不见前面深水和落差。艇滑下去了,我闭着眼听到她的尖叫,尖叫声有点凄惨。坐在艇中我后悔不已,如果换衣服快点,如果不被我的“粥”甩,如果有位男士同艇,我不会被吓得连叫都叫不出来吧!
黑暗中感觉橡皮艇正以极快的速度穿深潭、越险滩,在湍急的溪流中左冲右突,如一匹缰烈的野马。耳边湍流击石,泠泠作响。身体已感觉不到艇,好像浮在河水里。也不知过了多久,我慢慢睁开眼,一处平静的潭面“托”着我们的艇,我和汪姐睡在艇里,艇“睡”在水里,艇里的水淹没了全身,只有我们的“脸”仰着露在水外。水面上漂着我的一只凉鞋,头上的发圈也不知冲向何处。黑暗后是黎明,原来到这,已是上岸的地方。狼狈上岸,湿发滴水,衣服滴水,裤角滴水,先我上岸的美女李惊叫着,指着我:“呀!你就像个水鬼!”岸边,大家的橡皮艇接踵而至,无独有偶,我竟看到“美女陈”和“姐姐项”也同艇漂流。我叫汪姐看过去,汪姐说,和我们“同病相怜”啊!我在心中想:此次漂流如果颁发勋章,咱四人能拿个“最佳勇敢奖”呢!
“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九曲河漂流全程结束。我猜这时大家最想唱这句:让我一次“漂”了个够!
文博园
此次出行,领导Q安排周到,动静相宜,劳逸结合,游玩与参观学习并行。太湖县的文博园我早有耳闻,只是听说,并未曾亲见,此次,我们“文博人”出行,就“相约”了位于安庆市太湖县的五千年文博园。
同样一个烈日炎炎,艳阳高照的天气,心想着漫步在园子里,园子应该是一个园林吧,定是成荫绿树,清幽凉爽,走入文博园,才知道我的想法还是很局限和浅显。作为中国最大的“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文博园和普通的园林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没有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没有滔滔垂柳、小湖泛舟,但这里有武帝的威仪、孔子的睿智、佛教的大度、道教的洒脱……
走在文博园内,宛若走在绵延千年的历史画卷上。五千年文化长廊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国父孙中山,伟人毛泽东林立两旁。千米浮雕文化墙上刻满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张骞使西域,到土尔扈特回归;从编写《吕氏春秋》,到曹雪芹著《红楼梦》;从文王求贤,到三顾茅庐……
我们一路走着,一路“惊喜、收获”不断。五千年根雕艺术馆,被誉为“五千年第一馆”,是文博园的重点展馆,也是中国最大的根雕艺术展馆。一楼主要展出收藏的五万多件根雕作品,场面之宏大,让我们叹为观止。二楼是正在修葺中的根雕馆,听导游说这里将建成根雕制作厅,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妙趣天成的根雕作品,还可以一览根雕的整个制作过程,有兴趣的还可以自己动手,小试牛刀。不过现在这里不能呆时间长,油漆味弥漫,展馆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从浓缩数千成语典故的千米浮雕文化墙,到聚集各朝代代表器物的文化古栈道;从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巨型根雕,到刻有《康熙字典》上4万多个汉字的中华汉字龙,以及刻有“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原型的”石雕群……五千年文博园内的一景一物、一砖一瓦、一沙一石,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创意和心血。
说到创意者,导游介绍:园子的主人叫朱林寿,现任五千年文博园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四年前,文博园所在地还是一座不为人知的荒山,朱林寿的进驻,无疑成了荒山中的伯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今的文博园已是太湖人的骄傲。说到朱林寿,导游穿插一个“插曲”,说当初朱林寿有意投资建园时,本来选址在潜山县美丽的天柱山角下,在与潜山县的有关领导洽谈此项目时,由于朱林寿穿着随意,衣着纯朴,像农民,领导们不相信此人的话,拒绝了项目,放走一个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最终太湖人留下了他,留下了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看来,“以貌取人”坑人不浅啊。
其实,打造文化园,不是打造的人要长成“文化样”,穿着“文化衫”。只要此人“胸中有文化、文化在心中”,自然,“文化的血液”最终会奔涌而出,展现于世人面前。
即将走出文博园,我看看同事们,他(她)们的脸上静止着一种颜色,圣洁、美好,我知道这叫文化的晕染,这个色叫做“文化的颜色”。这时不知是谁说了句“快要出去了,我们每人照张像吧。”
此处背景正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大型石刻,“摄影师”W君端着相机,在烈日下为大家服务,他喊道:“换人不换景,快点,上人、上人!”女士们一个个手撑小花伞,优雅地与“老子”合影。C大哥走上去了,他太热了,头顶上披一条桔色湿毛巾,毛巾两边耷拉在耳朵旁,毛巾上又加戴了顶旅行社的小旅游帽,整一个“黄军“造型。
同事们乐翻了,有人说,老C,你要在横店影视城,就是一景,人家会花钱与你合影的。我说:“谁敢啊,谁合谁就是亲日派。”不过C大哥虽然造型“倾日”,但神情和蔼,笑容可掬,与“黄军”的凶神恶煞搭不上边的。轮到个性豪放、热情的汪姐了,她走上去,摆了个撩人的POSE,说道:“老娘风韵犹存!”大家的笑声井喷。我边笑边想:把“风韵犹存”改成“举世无双”,与上句“老子天下第一”更对仗些吧!
安徽省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于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此次出行参观学习新馆是我们此行一项重要的活动。新馆建筑雄浑厚重,在我所去过的博物馆中,有宁波博物馆的大气古朴,有苏州博物馆的现代雅致。无论是外观建筑还是内部设施,都堪比一线城市的同类博物馆。
建筑蕴藏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馆内外空间处还点缀有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在《江淮撷珍》馆,看到了我馆的国宝级文物——朱雀攫蛇漆豆,大家兴奋起来,还衬着“雀儿”合影呢!这时大家是把这只“雀儿”当成了寄宿在外的孩子看待了吧!
结束了所有的游玩参观事宜,第三天下午三点多,旅游车开始回程。行至全椒县,外加一个自助项目:自费自助摘桃。全椒县有百亩桃园,每年一度的桃花节、摘桃节吸引很多游人来此。这个季节正是“桃李满天下”,看,美女们穿梭在桃园里,手提粉桃,面如桃花。W君按快门的手指都酸了,他要把这些桃花美女收藏进相机,回到家之后对着电脑慢慢回放慢慢欣赏呢!
一车人,半车桃,旅游车往家的方向进发,还没到“欢迎您回家”的温馨提示牌,车上已通信频繁,铃声此起彼伏。联系老公来接站的,命令儿子来拎桃的,“电话”老婆来帮忙的。这时我忽然想到一首歌,此时应该大家一起唱:回家的路程,就在不远的前方,我们一起大声唱,外面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在家乡的地方。
记于年8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