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赏
清寂请水寨
■王水利
记忆如一潭万物杂陈的湖水,浑了又清,清了又浑,其中的一些事物总能在遗忘许久的角落里显现出来,清晰起来。请水寨,大别山区的一座普通的山,无疑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滴湖水。
小学三年级,开始了荒凉岁月的第一次春游,地点是请水寨。学校通知的时候,我依稀记得自己的反应,一是兴奋,二是好奇,三是莫名的满足和充实,更是物质缺乏年代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当时并不知道请水寨是什么摸样,冲着的仅仅是“春游”,手舞足蹈的也就不必说了。那个年代那个年纪,许多“名山”没有开发,更谈不上参观已有的名山,方圆十几里请水寨应该是最高的山峰了。从这个角度,我登的第一座山,请水寨,当之无愧为人生游历轨迹的起点。陡峭的山峰,终年不干的靖水井,暴动的寨门及纪念碑,还有山下几人粗的银杏树,是记忆留存的碎片,也是我对请水寨的直观感受和为之名状的资本。
从地理角度,请水寨很近。每天早上,开门见山,迎面最高的山峰就是请水寨。太阳出来就照着她,太阳落山又是从她的身后缓缓而下。从一位五六岁开始有感知的孩童,到十六岁走出乡村的青年,我成为这一幕里最忠实的守候,日出日落,早已定格成山村变化中的瞬间。应该说三十多年,请水寨一直与我朝夕,曾对望,曾凝视,曾漫不经心,曾若有若无,入过寨门,看过峭壁,身心交融过,渗透着彼此的足迹和面容。请水寨的每一幕,很近,每一种影像,很轻,像烟花,美丽过后,随风飘散。
从外地读书到参加工作的二十年间,请水寨如记忆中幻化的云彩,越飘越远。近年来陆续拜访了天柱山、庐山、九华山、华山、黄山,人文和山水景观均是请水寨无可比拟的,更不要谈地位和影响了。偶尔回到老家,请水寨仍是矗立在家门前最高的那座山峰,主峰正面的峭壁远远看去依然雄奇,日出日落的景致里一样少不了她的华彩。这一切,我似乎看不到,感知不到了,可能是融合成我内心的一部分,或淡泊于我心之外,是从近邻走向远亲,或是许久没有联系以致慢慢生疏,渐渐地已分不清楚了。
就在或近或远中,也在或近或远外,请水寨,和我建立了情愫。除了老家门口的一些无名小山头,她是真正道得出名字的故乡的山,也是以后诸多叫得出名字的山中最被忽视的一个。她是故乡的标志,如默默无闻的父母一样,在一个声名混杂的世间自我生存,有努力,有付出,有茫然,又常常销声匿迹于岁月的无痕中。我的眼光是世俗的,多么希望请水寨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地包容阔达,正大光明地走入众多人的视线而声名显赫,更愿历史的长河能浓缩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好让我在有生之年了却所愿。
只是一厢情愿。从文化和历史角度,请水寨无疑是苍白的。唯一的遗迹是请水寨暴动遗址,仅存着一些破落的石坝和寨门以及一座纪念碑。就暴动而言,只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县级的武装起义,没有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也列不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节点,时间又不到百年。人文基础如此,加上缺乏精心的修饰和包装,传承的结果可以想象。
有时想,余秋雨先生游历天柱山时为何没人邀请他转游请水寨,一篇《寂寞天柱山》让天柱山从此放眼世界,展示着苍劲和豪迈。如果有幸让他走一走请水寨,又能勾起多少千古陈酿,或挥毫泼墨或留下点滴笔记,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境地。同在大别山区,李白、苏轼等文豪,慧可、僧璨等禅宗,为何没能在请水寨留下片言足迹,未入法眼吗,还是缘浅,我只能淡淡地惋惜。今天,居然有三十余人慕名而来,不管是山水之乐还是他人之乐,都看似对我的宽慰,却一点也没有为请水寨而名。
倒是因一口长年不干涸的水井,带给大家一点神秘。往年闹旱灾的时候百姓必定是要向老天爷求雨,如奥运会的火炬火种来自奥林匹亚山一样,附近方圆几十里地求雨必到请水寨来取神水。神水来自主峰峭壁上的一口圆井,传说龙王行经此处,见山高景秀,遂于壁中凿井赐水,水清不干。百姓逢旱,可来此取水,龙王自会前来解救。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在家乡经历的多次求雨法事中,确实做到了有求必应。如今,人们思想进步了,求雨已经多年没有出现,请水寨,也因此离周边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
不可否认,请水寨是清寂的。我不这样想,可又不能做出改变,只期待余秋雨式的人士走进请水寨,或者哪位有独特眼光的开发者。我想这样,请水寨想吗?
多年前,陪同一位搞规划的领导从中关回来途径请水寨山腰,他俯视周边问起我的家乡,我指着很大一块的地域地名介绍。领导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这块处于县城下游,地块布局适合集中产业开发,你看如何?我楞了一下,连忙说,大政策是一回事,平心而论,真不想开发到这边,纯自然山水,清新的空气及和煦的阳光好啊。领导笑而不答。
时代变迁很快,现在的请水寨,山脚下,已经进驻了一些有识之士,正在与请水寨本身的绿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红紧密结合。当偶尔回家,远眺请水寨,依然一副清寂模样,就像许多不被感知的东西,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迸发出来,以防不胜防的姿态走近我。
这种原色和坚守,淡淡的,挥不去。只希望,每年,在这座故乡最大的山头,都能攀登一次,出出汗,就够了。
作者简介
王水利,现供职于乡镇。平时写些真性情的文字,散文偶见省、市报纸和刊物。
编辑:王芳
责编:朱王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