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山旅游发展战略,实现与黄山、九华山联动发展,日前,天柱山景区亮出“大爱天柱,情系天下”旅游品牌,这既是对天柱山旅游资源特质和内涵的囊括,也表明天柱山景区对多年来宣传定位不准确、口号不稳定进行再提炼再升华的决心。
在多元化旅游市场形势下,一个深植人心的宣传广告语对于一个景区尤为重要。此前,兄弟景区黄山和九华山先后推出“大美黄山、天下无山”和“大愿九华、佛佑天下”品牌广告语,作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天柱山亟需一个打得响且深入人心的品牌口号,因此,此次品牌口号的推出尤显必要。为了使天柱山在三山整体宣传推介中,既避免同质化,又凸显资源独特之处,经过多方集思广益和综合研判,最终确立“大爱天柱、情系天下”为天柱山形象品牌,并予以宣传推广。
该宣传口号与黄山、九华山保持着整体性和延续性,正所谓“一脉相承”,虽同为山岳型风景区,但资源特色各有不同。综观天柱山,年以来,先后荣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后相继获得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等品牌称号。无论从资源禀赋,还是从景区软硬件设施与服务方面,足见其已进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景区行列。从资源禀赋而言,其拥有的雄奇灵秀的自然风光,以及经过历史沉淀的地质文化、宗教文化、古皖文化、石刻文化、爱情文化、民俗文化、名人名城文化遗产多姿多彩。在历史变迁和人与自然共融与发展过程中,凸显出自然的造化、仁爱的情怀,这种爱表现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表现在天柱山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尊重,表现在景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内对外开发建设和宣传营销中所涵盖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爱。
德泽天柱、大爱无疆。透过天柱山丰厚的文化积淀,不难看出爱的实质,情的内核。
一.上苍垂爱,让天柱山拥有阳刚之气和似水柔情。21亿年的地质变迁运动,造就了“东方最美的花岗岩景观”。主峰景区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关险、寨古,45座千米以上山峰、86处有名怪石、10余处神秘洞穴、18处流泉飞瀑、一座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以及无以数计的古松,地质景观蔚为大观。
天柱山位于大别山东南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因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峰赋予了天柱山雄风豪气,让天柱山充满独特神韵。天柱山之峰,或如剑倚天,直向云天;或崔嵬壁立,敦秀丰腴;或巨擘高张,穹顶硕然,令人叹为观止。一座座魏然矗立的山峰充满了阳刚之气,一副正气凛然之态。而众山环围的簇拥之势莫如团结凝聚的象征,铸造了天柱山的风骨与品格。
水让天柱山灵气十足。无论是飞瀑流泉、溪涧潭池,还是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都美不胜收。抱山而流的潜河皖河,交汇成皖水,被尊为安徽省的母亲河,不仅为天柱山平添了灵秀之气,清丽迷人的山水也流淌着似水柔情。
二.德政仁爱,让天柱山成为人文荟萃的安徽之源。两千多年前,天柱山为皖国封地,国君皖伯大夫仁慈爱民,德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为纪念皖伯大夫的德政,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简称“皖”就来源于此。至今,在主景区神秘谷入口的崖壁上,仍有一巧然天成的人像俯视着潜山大地。
此外,天柱山还被誉为“禅宗之地、京剧之祖”,是中华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弘法之地,被道家列为“57福地、第14洞天”。还孕育出悠久灿烂的薛家岗文化。距今万年的“潜山安徽龟”和“东方晓鼠”等化石的出土,证实了潜山是“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和“亚洲哺乳动物的发源地”。多年前,潜山先民创造的“薛家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被誉为长江中下游文化的摇篮。
三.帝王厚爱,让天柱山成为达官贵人卜居之所。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号曰“南岳”,后隋炀帝杨坚扩展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但天柱山一直以“古南岳”著称。
自汉武帝后,历史有记载的中国有27位帝王或亲临或遣吏前来天柱山拜谒,天柱山又名“万岁山”来源于中国帝王对这方圣土的厚爱。此外,历代达官贵人纷至沓来,留下众多优美的传说和丰富的帝岳文化。
四.文人偏爱,让天柱山成为人文荟萃之区。天柱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自古便引人神往,李白、黄庭坚等历史文化名人均将天柱山视为“终老之乡”。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道徒释子蚁涌而来,在此风云际会,留下众多人文胜迹。以三祖寺为代表的禅宗文化遗存,是中华禅宗第三代祖庭。以白鹤宫、天祚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遗存,让道教文化积淀厚重。以山谷流泉为代表的石刻文化遗存,被誉为室外诗书博物馆。
五.爱情圣地,让天柱山成为爱情之山。天柱山是中国第一篇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刘二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美好爱情的精神千古传唱;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英雄与美女相偕、战争与爱情双赢的大小乔同东吴英雄携手的故事就发生于三国时代天柱山下的皖城;这里还是借美丽神话圆天人爱情梦的《天仙配》戏曲文化之乡。迄今为止,创作量最高产的中国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就是“天柱山人”,以《啼笑因缘》为代表的言情小说成为那个时代读者群体最多、影响面最大的畅销书。
六.团结友爱,让天柱山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天柱山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三国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著名诗人曹松,北宋以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闻名于世的王珪,号称“宋画第一”的李公麟,南宋“诗文睥睨一时”的朱翌等,都是天柱骄子。晚晴以来,从天柱山走出的京剧鼻祖程长庚、“剧坛三鼎甲”之一的余三胜、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在文艺百花园里争奇斗妍。
此外,天柱山是乡贤文化之花盛开的地方。官庄镇官庄村德馨庄又名广兴老屋,地处官庄镇政府一隅。明弘治年间(年-年)属戴姓,仅三间草房,正德年间(年)卖给余广兴,屋以人名。清乾隆五十五年(),余广兴后裔余文章87岁,有7子,全家多口人,五世同居,和睦相处。县令见闻奏报朝庭,乾隆赏赐“五世同堂”匾额,隔3年又赐“七叶衍祥”匾额。余姓在官庄不仅是大姓,而且古今有史料和文献记载的名人就有20多位。余氏子孙天性孝友,心怀慈善,家庭和睦,与世无争,德高善远,因此广兴老屋得名德馨庄,“孝义文化”口碑相传,闻名远近。
槎水镇民风淳朴,人民勤耕笃学,向善思德,是现代文学家、教育学家储皖峰,经济学家、书法家、原台湾国民党中央立委范苑声,台湾电脑之父范光陵,当代知名教育家施宗恕,知名作家、戏剧家储一天,影响中国二十一世纪十大杰出青年杨桂生的故乡。
余井镇人杰地灵。有“爱子如民”的明万历年间进士徐尧莘,教化乡里、德才并重的同治举人汪士储,勇猛无畏、谋略过人的清代武将郑洪胜,诞生了通俗文学大师、章回小说大家、著名报人张恨水,以三千万言建起了一座文学金字塔。他们或才华出众,或忠勇爱国,或德化乡里,山高水长的风采,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七、俄客钟爱,让天柱山养生游蜚声海内外。得益于优良的生态和神奇的气场,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天柱气功和传统的炼丹术相结合,衍生出的天柱山养生功法,其神奇疗效为海内外游客深深折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境外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养生度假。
年4月,安徽省委书李锦斌向世界友人介绍说:安徽不仅有名山大川,而且是养生宝地,天柱山下有一个“俄罗斯村”,许多俄罗斯人来此习武养生;6月,天柱山旅游推介会再次在俄罗斯亮相,俄罗斯联邦副总理特鲁涅夫为中国安徽天柱山点赞。俄罗斯前总理基里延科三上天柱山,称天柱山能给人以能量的源泉好,是一个是通往神奇的地方。
八.仁爱惠民,让天柱山人民走上康庄旅游路。为回馈社会和家乡,天柱山对潜山本土人实行无条件免票开放,每年春节和暑期都会定期对安徽、安庆本地居民实行免票优惠,不断激发家乡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潜山,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已形成共识。全县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第三产业围绕旅游增效益、管理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旅游精准扶贫风生水起,一大批景区景点、农家乐、农特产品购物商店大量涌现,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服务业快速兴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旅游富民效果不断显现。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20万人间接从旅游业中获益。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元,其中来自旅游业的收入占20%以上。目前,天柱山客源市场延已伸至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
综上所述,“大爱天柱、情系天下”来源于天柱山旅游资源特色以及赋予了地域文化的因子,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并注入新时代内涵,也让本土文化更好地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谐中国、生态家园建设的主流中,更加有利于天柱山旅游资源资源的挖掘整合、保护利用以及传承发展。(葛玉屏陈兴旺)
让你省心放心_南京人的旅游管家
跟着大脚走欢乐游天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