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庐江从古至今
都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
这可是咱们庐江人的骄傲呀
今天途途就来介绍
先秦-两汉古代6位重点人物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天下何氏归庐江”何氏始祖
—何瑊
何瑊本姓韩,是战国末年韩厘王的儿子,韩王安登位时,被任命为公族大夫,与韩非共同主持朝政。瑊劝告韩王安不要依附秦朝,但韩王不听,便辞官隐居。后韩国灭亡,瑊便与妻子姜氏流落到庐江,以行船为业,用来隐蔽自己的身份。
后来,秦始皇在博浪沙遇到刺客袭击,怀疑是六国后裔和遗臣所为,乃命令密探暗地查访,发现是六国的后裔和遗臣当即关押并处死。有一天,天气寒冷,瑊正停船在河岸边,密探就来到瑊的船上查问姓氏。那时瑊并不知来者是秦朝的密探,信手指着河水说:“这是我的姓”。意思是以水比喻寒冷,而“寒”与“韩”同音,原来并没有隐瞒。密探并不领悟,而反问道:“是姓河吗?”瑊也不说什么,将错就错,点头答应。
密探记完姓氏就走了。后来瑊才知密探的身份和来意,大惊失色地说道:“我们家之所以不被逮捕杀害,完全是因为‘河’这个字所赐,这是上天有灵,启发的结果啊!”从此以后,瑊就以“何”为姓,定居在庐江,辛勤耕作,发家致富,对周围的邻居,以礼相待,地方百姓都很尊重他。何瑊夫妇均活到一百岁,死后就葬在庐江东乡望淮岗上(现白湖镇境内),世称“何坟岗”。这也是“天下何氏归庐江”的由来。
另外,何氏的后代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祖籍也在庐江县……相传八仙过海的何仙姑也是庐江人。总之,庐江何氏后代人才济济。
年,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会在庐江举行。为开好这次大会,特地修建了何氏太始祖陵园,建有墓冢、牌坊、追思堂、庐江堂等,规模宏大,古朴典雅。世界何氏宗亲来此寻根谥祖,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何瑊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时期大司农朱邑
朱邑(?—前61),字仲卿,号潜山。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庐江西南)人。朱邑20多岁时任桐乡(今桐城)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他处处秉公办事,不贪钱财,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和尊敬。几年后,朱邑升迁为卒史(官署中的属吏)。他兢兢业业协助太守发展生产,处理日常事务,显示出卓越的才干。
昭帝时,朱邑被举为贤良,任大司农丞;宣帝时被任为北海郡(今山东昌乐东南)太守。在北海郡任上,朱邑积极发展生产,力劝农桑,雷厉风行地改变当地落后的风俗,贯彻朝廷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北海郡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政安民泰,经济发展,并以治绩优异而列于各郡之首。数年后,朱邑以“治行第一”被选拔入京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收支,可谓朝廷重臣。后世常以“大司农”代称“户部尚书”。
朱邑虽位居列卿,权掌要职,但严于律已,施行惠政,且生活节俭,常以俸禄图济百姓,令吏民崇敬。宣帝神爵元年(前61)病卒,葬于桐乡西廓外山麓的石井铺。《汉书》中列传。位列庐江乡贤祠。
西汉时期大司农,掌管全国的钱谷,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长官。朱邑的特点就是清廉、公正,而且还非常有能力。因为根据相关记载,他是“汉朝廷国家级清廉官吏”,《汉书》记载他是汉代四大清官之一。
中国古代第一位校长文翁
文翁(前~前),名党,字仲翁,庐江舒人(今庐江县县城西南),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庐江县建乡贤祠(移建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在安徽的历史上,有两位办教育的名人,一位是现代的陶行知,另一位就是西汉教育家文翁。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老师,文翁就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校长,他所建的文翁石室,就是最早的学校。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四川成都的石室中学。文翁石室是中国科举和文官制度的摇篮。
文翁有不少先进事迹,创建蜀郡学校,及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政绩。中国科举和文官制度对西方公务员制度建立也有着重要影响。后人称之为:“文翁化蜀”。《史记》、《后汉书》等文献中也记载着对文翁重要的评价。
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
王蕃(—),字允元。三国(吴)庐江郡舒县(今庐江西南)人。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他根据张衡的学说和长期的天象观察,精心重制浑天仪,以三分之长为一度,周长一丈零九寸六分,介于古浑仪和张衡制浑仪之间,在“浑仪”上,周天为三六五又五八九分之一四五度。“浑仪”可以标明天球与日月星辰的运行,从而说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以及昼夜长短相当,由此制订历法。他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
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与3.之间)很相近,为中国天文学、数学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王蕃性情耿直,于吴甘露二年(),因佞臣妄言,被吴主孙皓杀害。
魔术的开山鼻祖左慈
左慈(生卒年不详),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庐江郡舒县(今庐江西南)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
在道教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丹鼎派道术是从他一脉相传。左慈善魔术,后人称之为“魔术开山鼻祖”。常使六甲神术资贫济弱,以幻术戏弄权贵。
庐江县境内,与左慈有关的钓鱼台、左慈井、掷盅桥、升仙桥、白羊冈、羊山头、玉虚观等地名及其遗迹,有的至今尚存。
左慈戏曹操:
一天,曹操宴请左慈。宴会上,其他人对曹操毕恭毕敬,只有左慈坐在那里,旁若无人。曹操心中不高兴,故意说道:“要是能吃到松江鲈鱼,该有多美啊!”
左慈胸有成竹地说:“请丞相给我一根鱼竿。”曹操命人给他拿来了一根鱼竿。左慈接过来,往空中一甩,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就挂在了鱼钩上。曹操刁难他说:“这是不是四个鳃的松江鲈鱼呢?”有人赶快去看,果真是四个鳃的鲈鱼啊!
左慈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曹操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就派人追捕左慈。左慈看见前面有群羊,便将身一晃,消失在羊群中。追兵问牧羊人:“这儿有多少羊?”牧羊人查了查说:“比刚才多了一只。”士兵说:“一定有一只羊是左慈变的,我们把它们都杀了吧!”牧羊人听了,又急又气。忽然,一只羊变回了左慈,因为他不愿看到牧羊人的羊被杀害。
左慈被抓住了。曹操下令把他押往刑场。当刽子手把刀举起来,正要落下时,左慈又忽然不知去向了。
东汉末年名将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少与孙策为友,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率军南下,瑜与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他所指挥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赤壁之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正是周瑜的英雄气概。当然,说到周瑜,便不得不提到小乔,那段庐江的千古佳话——瑜乔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想要知道更多周瑜的故事,可在“庐江旅途”百癜疯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