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是种子,群众是土地,种子落在任何土地上都要保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天柱山乡高泉村党支部95岁老党员廖承禄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廖承禄,年4月出生于天柱山乡郑家塘(今高泉村),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开始在高泉村参加解放初期工作,先后担任过浆源乡(现浆源村)队长、浆源乡高级社第一主任、龙会主席等职务,参加过土改、支援过鄱阳灾区……他与党同岁,跟着党走了一辈子,亲眼见证党和国家前行的历史,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保公粮。
年8月,解放军大部队来到了郑家塘,当时的红军地下工作者沈培思、华城老革命也来了,他们亲自找到廖承禄,任命他为浆源乡小队长。
廖承禄做小队长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保甲长收公粮支援革命、支援解放军。当年农历11月下旬,国民党华发煌等一派人准备攻打陈坊,当时的郑家塘保长熊国风听说了这件事,想把公粮献出拉拢他们,便找到了廖承禄,指着他的头训斥说:“你把公粮藏哪里去了?快交出来,不然我就把粮仓给劈了!劈了粮仓如果还没有粮食就劈了你的头!”面对熊保长穷凶极恶的样子,廖承禄毫不畏惧、守口如瓶,最终才确保粮食被安全送到60里路外的港东怀台寺。
一心为公,舍妻弃子筑大堤。
年,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了廖承禄的面前,组织上指派他奔赴鄱阳筑防洪堤。当时他刚满周岁的儿子因没钱治病离世,妻子好不容易怀上二胎正值临盆。一边是妻儿一边是组织的命令,面对这两难的选择,廖承禄的内心备受煎熬。但想到自己堂堂男子汉,党指向哪里就应该奔向哪里,于是他咬咬牙,忍着内心的痛苦和牵挂,带着被编为“支援鄱阳第八小分队”的80多名民工毅然决然地向鄱阳进发。
一路上,没有赶上船就坐牛车,没有地方落脚就坐在路边的大树底下休息,没有粮食就四处借一点勉强填下肚子,历经六天六夜才赶到鄱阳。在鄱阳一呆就是整整一年,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廖承禄指挥的第八小分队就像一支无法抗拒的力量,抗台风、筑堤坝、建农场,还曾经七次被评为“模范先进小队”。
一清二白,甘为组织守清贫。
革命年代,生活都相当艰苦,廖承禄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因为过度劳累而早早地离世,一家人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五岁的弟弟最后也惨被活活饿死。在那样的环境下,廖承禄依然不求回报、毫无怨言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
年,在没有一份钱工资的前提下,他还是接受组织任命担任郑家塘高级社第一主任。哪怕家里穷得没有一点余粮,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经常和最穷苦的人家一起吃组织上派下来的饭。那些年,廖承禄到过沙溪农校培训、与罗来洪等同志搞过技术革新,经常看到的就是他带着破草鞋、腌萝卜,广丰、五都四处地跑,居无定所……
一脉相承,全家动员跟党走。
廖承禄身上所积淀的共产党员本色,也在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年,正值土改如火如荼地展开,廖承禄全家总动员,妻子和小妹负责搞宣传,每天带着腰鼓队、秧歌队进村入户做宣传,二哥是民兵队长负责保卫工作,大哥是龙会保管员。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但一家人的热情极高,都因能为党为人民做一点贡献而感到无比光荣。
而今,他的儿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表示,父亲用他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子女,也一定会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忘党员身份,牢记入党使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就像老父亲所说的“共产党是我的指路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