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处幽静与文学的融合
竹林与红叶相汇石刻小溪凉亭书院
一步一篇诗词歌赋一脚一个诗人古词
这里便是山谷流泉文化园
山谷流泉文化园在三祖寺的后方
要进入山谷流泉文化园都不要路过三祖寺
三祖寺坐落在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省潜山市区西北9公里处的谷口凤形山上
三祖禅寺在南朝梁武帝时开山原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
三祖寺曾有林逋、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陆宰等文人游寺题诗。
有诗云“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
最有意思的是在三祖寺的石狮子
每一个都呈现不同的图案
甚至一些上面还会写上不同的字样
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地站立在三祖寺之前
安庆天柱山山谷流泉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
现存唐(公元年-年)至民国(公元年-年)历代石刻余方,以宋代(公元年-年)石刻最多。
普通:50元
特殊人群:
A.免费政策:革命伤残军人凭军残证,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凭1-4级残疾证,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旅行社经理凭经理资格证,导游凭国导证(县内导游可凭旅游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凭会员证,有监护人陪同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皆可免购门票进入景区游览。
B.优惠政策:现役军人凭本人军官证或士兵证,60-69岁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凭5-8级残疾证,在校学生(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校)凭学生证,身高1.47:00—18:00
一走进文化园内似乎每一块石头上都已经被刻画上了诗词歌赋
一路走一路读仿佛还可以找到小时候背过的文章
4月末的文化园内绿意盎然
此刻的天气也正好在树荫下行走不会感受到炎热
这里也非常时候来踏春
文化园内不远处有一处东坡别业
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苏东坡的脚步
而有他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美好的诗歌
东坡别业院内,眼望斑澜的山色,耳听小溪流泉的叮冬。
生发出些许的思古之情,当属自然。
在展示馆内还有这山谷流泉内留下的所有诗人的图鉴
以及一些名人来访的古代画作展示
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
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
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
在文化园里身穿一件古典白色长裙在青山绿水之间舞动跳动
显得格外的应景
由于山谷流泉就在天柱山的脚下所以在这里还得有安庆名山的说法
每当暴雨过去幽谷深涧之中到处是清溪奔流而位于山谷寺之西的山谷流泉最让人忘返流连
这里还有一处王安石的儿时石像叫做安石忘归
讲述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王安石在皇祐三年到五年任舒州通判
也正是现在所指的潜山县城
上任之年来到山谷流泉观光被这里的美景的打动
写下了“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的诗篇
在文化园的每一处似乎都被打上了文艺的色彩
对于文艺青年来说这里是感悟人生吸取灵感的文化宝地
偶然间来到梅花形状的拱形门
而这里被红叶所包围
穿这白色旗袍的姑娘在地下穿过
仿佛穿越了时空
在门边上轻轻而坐静静谛听来自古时候的诗词回音
除了刻画在石头之上以外还有不少的刻字被单独刻在石块之上
山谷流泉中的3处年代最早的石刻都是唐代的,它们均分布在石牛古洞东壁悬崖上。
其中2处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李翱任舒州刺史时游览山谷的题名。
山谷流泉有两宋题刻多处,内容也极为丰富。
这里不仅有安徽现存北宋最早的一块端拱二年(年)赵孚、舒雅、黄梦锡题名;
还有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
有宋一代,慕名到山谷流泉来观揽胜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形成空前的刻石纪游之风。
元代以后,众多游客蜂拥山谷,也留下大量的文字石刻。
从书法的角度看,这里的石刻包括有隶书、楷书、草书、篆书、行书等多种,
每种书体中又富于变化,各具特色,基本上代表了唐代以来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风貌,
是一处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
这一幕石刻是整个文化园内最为特别的一处也是最为完整的一处
与其他的石刻不同他采用的反向刻画的形式
这样的刻法更加困难但却是最为特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