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

您现在的位置: 天柱山介绍_天柱山地图 > 天柱山地图 > 情迷天柱山

情迷天柱山

发布时间:2020-12-1 11:44:46   点击数:
每次回到故乡,只要有时间就总想去天柱山转转,这就好比每次回到家,总提醒母亲烧红烧肉一样。红烧肉当然是每次回家都能吃到的,但是上天柱山的愿望,随着时光的流逝仿佛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从大山走出去的孩子中,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抱有这样的大山情怀,准确的说是天柱山情怀。天柱山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摇篮,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她就像一个地标,温馨且又恬静的地标。

庚子年八月十八,天阴,小雨。连续几天吃了母亲烧的红烧肉,嘴里面虽然美滋滋的,可是心里总有一点空落落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直到一位同学向我提议去天柱山逛逛时,我才如醍醐灌顶般恍然顿悟。是的,那座曾经无数次上过的山,她已经在向我发出召唤,于是一个三人登山小组一拍即合。

县城到山门有十几公里的盘山公路,昨夜的雨把路面冲刷的一尘不染。车子缓缓行驶在公路上,远处天柱峰在云雾的环绕中若隐若现,仿佛瑶池里翩翩起舞的仙女,让人心驰神往。路面太洁净宛若镜子,倒影出两旁的苍松翠柏。这是一条双车道盘山公路,公路中心线很有特色,那是一黄一红两条实线。盘山公路沿着山体蜿蜒向上,这条中心线就像一道彩虹通往天际,它正带领着我们走向心中的圣地。当车子经过四五个高大呆萌的俄罗斯套娃时,我们已经离山门不远了。十几分钟后,车子停在佛光寺停车场,我们简单收拾一下行李便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大门。安庆市历来就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天柱山就是安庆市的文脉所在。这座大山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他们毫不例外为她流连,替她写诗,与她相伴。诗仙李白只是远远的看了她一眼,便写下了《江上望皖公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他还在天柱山的望夫石上写到“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除此之外,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等一大批唐宋文豪在此都留下了千古绝唱。行走在静谧幽深的林间台阶上,你仿佛看见他们或把酒临风,或驻足远眺,气定神闲,不悲不躁,享受着座大山赋予他们的祥和与宁静。天柱山的一松一石朴素厚重,丝风片云飘逸灵动,让你不由心生爱慕、心生怜悯、心生寂寥。我们既惊讶于混元霹雳和神秘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更流连于天柱晴雪和渡仙桥的地质传奇。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是那么的熟稔和清晰,每个景点背后流传的美好便又在心头再次温故,因城市躁动的内心,因工作颓废的躯壳此时终于找到了慰籍。说说笑笑之间,我们已经登至天池峰。最初的斜风细雨,现在已经是更加密集,天池峰上往上看,云蒸雾绕不见天柱真容。天池峰上往下望,水气沿山体袅娜而上宛若仙境。雨衣在风雨的鼓动下哗哗作响,好像是在催促我们要腾云而去。伯能同学已经控制不住内心的欢喜,高呼我是仙女我要飞!我们赶紧拉她前行,怕她真的随风而去。

从天池峰转到青龙轩,这条山路是为了方便游人近几年才修建而成。山岭高岗上两米五的台阶高低错落,为游人更加便捷欣赏群山众峰提供便利。电视剧《琉璃》就是取景于此,青龙轩就是少阳派的修仙地。还没有学会御剑飞行就已经爱天上人就是说那个没有六识的璇玑吧!(不好意思,电视剧我还没看。)真心为这种爱大呼过瘾,但有心存隐忧。青龙轩是山顶的一片高岗,景色毋庸置疑,但是风大雨急,更何况还有一个修仙还是追梦的问题困扰着我,我竟然就这样仿佛失了六识一般走了下来。突破树木的掩映,一处近万平方米湖面蹦入眼帘,这里就是炼丹湖了。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想若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一定映入其中;今日斜风细雨,湖水荡漾,鱼粼不息,又是一番景象。湖边有一石洞,相传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这处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石室也就美其名曰“炼丹房”。突然发现天柱山里住的都是仙人……

如果天气再暖和一点,如果不是风雨交加,我想我也许会投入炼丹湖的怀抱涤尽我一身的红尘烦恼;或者泛舟碧波照一照我这副皮囊的苍老。罢了罢了,青山依旧我已不是当初那个少年。峰回路转,老金突然兴奋的手指远处,“快看,飞来石出来了!”原本被浓雾遮掩的飞来石在我们即将下山时瞬间变得异常清晰。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祥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谢谢你!飞来石,就像老朋友一样送给我们莫大的惊喜。

还没完全下山就已经接到乐大师的电话,约好了晚上的同学相聚。在旖旎的天柱风光里,在浓郁的同学情谊中我仿佛理解了天柱山情怀的真谛,那就是风华正茂的友情、温润如玉的亲情、心萦梦绕的乡情以及我们内心惺惺向往的天人合一。录王安石题在石牛古洞的一首小诗结束此文“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心若飞扬何惧皮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oupstudyedu.com/tzsdt/114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