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

您现在的位置: 天柱山介绍_天柱山地图 > 天柱山市场 > 安徽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

发布时间:2016-10-1 13:14:51   点击数:
安徽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

 年暑假回蚌埠,约了二哥、二嫂游天柱山,8月4日上午从蚌出发,途经合肥又邀请了大姐,一路高速,下午4点多到达潜山县。我们看时间还早,决定直接上山,在景区附近住下。

为找一个既干净又经济实惠的宾馆,我们一路慢行,边行边寻。谈价二哥在行,他一路行,一路找,一路比较,不辞劳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入住在这幢三层小楼的福星土菜馆。这是一个老俩口开的店,包吃包住,既干净整洁又经济实惠。老俩口的一双儿女都考上了名牌大学,一个已工作,一个仍在读,那是相当的有出息。

这幢小楼位于景区内,离入山口之一的南天门只有几步之遥,五、六分钟的路程。南天门附近还有一小超市,生活非常方便。

安徽的八月正值酷暑,为少受太阳紫外线的眷顾,我们起了个大早。柔和的晨光已将南天门周边的竹梢涂抹的色彩斑烂,青黛色、鹅黄色、翠绿色……。空气中满满的负氧离子让我们陶醉,大家迈着矫健的步子向山顶进发。

第一个景点霹雳石。霹雳石俗称雷打石,高10余米,周长60余米,浑圆苍黛。中间开有一缝,恰似刀削斧劈。一说:为皖公试剑时所劈,又称试剑石;二说:为电打雷劈。北壁刻有“混元霹雳”四个大字。因是第一个景点,大家有点兴奋,陪着大石照个不停。

看看这幅头戴白帽、眼睛乌黑的“仕女”图,四个资深“美女”造型各异、姿态优美、忍俊不禁。

路边指示牌上介绍附近有一个景点是“八戒念经”。他们继续往上行,而我在指示牌周围,上下几趟,左右张望也没找着,正准备放弃,高人指点,噢!藏在这儿呢。指示牌上介绍:石龙峰海拔米,峰顶一石酷似猪头,张口仰望天书峰,恰如俗语“八戒念经,有口无心”俗称猪头石。

不远处是天柱山有名的景点“望岳亭”,我站在亭内,聆听八戒念经,远眺松涛滚滚,仿佛自己已脱胎成仙,欲展翅飞翔。

这位肩挑货担,雄赳赳向我们走来的是谁?他是我们家的模范共产党员刘海同志,他肩负着大家上山必需的能量--不可或缺的水和午餐,责任重大。

抬头望去,一座“俊”岭出现在眼前,它身披白色斗篷,在阳光、蓝天、白云、绿树的衬托下,犹如风流倜傥的“白马王子”傲立于群峰之间。这就是传说中的飞来峰,海拔米,是天柱山第三高峰。

我们在路边小憩,恢复体力,以便继续前行,前面的美景在召唤着我们。

振衣岗的这张合影,给人一种正能量,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叉着腰,好像个个有一种不达山顶誓不休的英雄气概。

振衣岗处是个三岔路口,取道向左,进入乌龙峡;取道向右,前往神秘谷,最终都将在天池峰会合。我们决定取道神秘谷。

我们老了吗?请看:宝月峰顶三女鲲鹏展翅,奇径路边一男依枝小憩。

象鼻石为花岗岩滚石风化而成的地质现象,大象举鼻既形似又神似。上半部裂隙处是岩石经自然外营力的作用由表及里逐渐球状风化形成。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叹。

通天谷,标志着我们以后的路要穿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宽宽窄窄多个由巨石重叠形成的通道,它们似一架架天梯运载着我们勇攀高峰。

这些通道,有的开着天窗干燥通风;有的黝暗潮湿;有的石壁上爬满了苔藓,在阳光的照射下呈显出一幅幅看不懂的图案,神秘中透着诡异。听听游客们给起的名字:“胖见愁”、“弃暗投明”、“神龙见头不见尾”。这时大家虽然很累,但一个个兴致勃勃,游兴满满。

一路除了攀登天梯,映入眼帘的奇松怪石、断崖绝壁、青山绿水移步异景,妙不可言。我们五人中有四人先后来过天柱山,但都说天柱山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走到高隐亭我们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坐下吃饭,正好也减轻刘海的负重,午餐东西带得不少,但主要还是缺水,还不敢由着性子喝,我们清楚地知道,下面的路程更需要水。

神秘谷前这位必恭必敬的门童,正热情洋溢地迎接各地游客前来游玩,这可是世上最敬业的门童了,不论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都忠于职守。

神秘谷,是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裂谷中,形成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府地,全长余米,垂直高差米。

进入神秘谷首先夺人眼目的是镇守天柱山的神相“皖公”。此神目视前方,眼神凝重,微闭双唇,不怒自威。额滴神呢!是我们来到天界见到了真神,还是真神下凡与我们相见。人们都说眼见为实,但眼前的此公让我产生了幻觉。

神秘谷果真名不虚传,我们进入洞天福(府)地后,一直上行,先穿过逍遥宫、再钻入黑咕隆咚的迷宫(我们下山时真在此宫迷了路)、接着进入龙宫、最后登上天宫,一个个兴奋的仿佛真得到达了天界。这些由巨石叠加形成的洞结构各异,那真是洞上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妙趣横生。

从天宫下到地宫,让我们有一种从天界陡然坠入地底的恐惧之感。此洞下切深入,阴暗潮湿,黑黢黢中又透着丝丝光亮,壮观诡秘,是天柱山著名洞谷景观之一。

在神秘谷不得不赞叹的还有巨石,这些巨石重叠的错落有致,状人状物令人无限遐想,雄浑厚重令人肃然起敬。

在去天池峰的途中我们与飞来峰顶上的飞来石相遇,近得让人感到伸手可触。此石周长余米,高约5米,看似摇摇欲坠,但此状可能已摆放了上千万年或上亿年,神奇得让人无语。

天池峰为天柱山第二高峰,海拔米,因峰顶有天池而得名,天池峰为脊状峰,峰顶巨石被东西向节理劈开两道裂缝,上架条石,顾名试心桥,又名渡仙桥,俗语谓“人到桥头皆是仙。”这位走过渡仙桥的先生,伸臂作展翅状,还以为自己真的已成了仙。不过,这可不是谁都敢走过桥去体验一下成仙的感觉。

眼前这座峰就是鼎鼎大名的天柱峰。天柱峰因峰体如擎天一柱而得名,是天柱山第一高峰,海拔.4米。全年有一半时间被云遮雾罩,峰顶很少露峥嵘。抬眼望去只见峰体铮铮石骨,群石拱卫,嶙峋峭拔,如果说,飞来峰像风流倜傥的“白马王子”,那天柱峰更像高深莫测的“武林冠王”。

天池峰是游客到达的最高峰,再好玩也要下山。我们一边下一边玩,正玩得忘乎所以,刘海却宣布走错了路,要原路返回,大家只好悻悻而返,幸亏贪玩下的不远,但也耗了我们不少体力。

我们一路经过天风海涛、双乳石、天乐台,来到了拜岳台。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登礼天柱山,封天柱山为南岳,并筑台设坛祭祀。后历代帝王也有来此祭岳之举,拜台上镂“阴阳太极图”,底座图案寓意天圆地方,每圈石块均是9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

路边一块块巨石不时抓住我们的眼球,如:海象石、蜗牛石、天圆石等,天圆石硕大浑圆,我的镜头根本无法将其整体收入,它孤立超群,下部无根,似一块巨大的飞来石,神奇的让人咋舌。

青龙背的确名副其实。这个山体似一条青色巨龙,静静地卧在群峰之中;它面向天柱峰,仿佛随时听从“武林冠王”的召唤;它山体很薄,脊背狭长,地势险峻。

下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从这个山峰转到另一个山峰,有上有下。上时一个个气喘嘘嘘,上气接不了下气;下时小腿打软,膝盖疼痛难忍,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倒着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瞧这一个个累得贴石休息,失去了上山时的架式。

路边一块块巨石奇形怪状,身世不明,不要问我它们像什么,你说像什么就是什么。我最喜欢的是右上角这块河马石,小小的耳朵,笨重的身体,憨态可掬。这些石头都没有根,看上去随时都有滚落的可能,但推起来纹丝不动。

山上的天气婴儿的脸,一会儿云雾缭绕,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一会儿云开雾散,眼前一片光明。

说说笑笑来到了西关寨。风景真是壮丽,苍松、城墙、巨石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结果出寨门时遇到了点麻烦。出了寨门就要拐弯,看不见前面的路。我们刚出寨门,就见前面有游客返回,告知下面的路走不通。我和二嫂跟随这群游客向上返,因为寨门里的坡很陡,台阶每层又很高,我们费了九牛二虎的劲刚上去,就听刘海在下面喊:前面有路。但那些返回的游客执着地继续上行,拐进了坡上的另一条路。真是让我们难以判断孰上孰下,虽然又下去了但还是将信将疑,站在寨门口不敢动,直到刘海再次大喊:下来吧。我们这才顺着刘海的声音走去,拐了两个近90度的弯后,道路豁然开朗。我们正在疑惑为什么那些游客要说没路呢?只见他们也气喘嘘嘘下来了,一问才知,原来是个孩子,拐了一个弯,见前面有大石挡路,以为走不通,谎报了军情,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

莲花峰,海拔米,峰顶的巨岩竖裂如瓣,

旁有一小岩,危石削耸,远看似花瓣包裹的莲蓬,此峰如出水芙蓉欲与群峰争妍。若将莲花峰与飞来峰和天柱峰相比的话,莲花峰就是一亭亭玉立的“花仙子”。

走进莲花峰的怀抱,立刻就能感到它的热情和温馨,峰顶有供游客休息的小亭、歇脚的石凳,这里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层峦叠嶂;向下看去,断崖绝壁;环顾四周,青松苍劲挺拔、巨石摇摇欲坠;身在其中,心旷神怡。我们漫步在“花蕾”和“花瓣”中;行走在悬崖峭壁犹如天街的栈道上,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兴奋,但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是谁能让我们零距离的拥抱大山,一点点揭开高高在上的峰顶的层层面纱;是谁能让我们穿越一条条神秘的峡谷,窥探其隐藏在深处的“私秘”。是那些伟大的景区设计者和建造者们,我们在赞叹大自然美的同时,别忘了是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带来了这些享受,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这是一个奇特的地质现象,岩石生蛋。巨石开裂,一分为二,开裂边缘露出“石蛋”,直径约1米,与母体颜色有色差,“蛋白蛋黄”隐约可辨。这一现象我曾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今天能亲眼所见,亲手触摸,感觉无比奇妙。

美丽的炼丹湖,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就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中。

炼丹湖海拔1米,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达8万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高山平湖。可以和天山的“天池”、长白山的“天池”相媲美。

与飞来峰、天柱峰、莲花峰相比,炼丹湖就像一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受到了群峰的宠爱。

下山路边,看到了另一种地质景观,天柱晴雪,顾名思义就是晴天里的雪。前面这堆“雪山”是由二长花岗岩风化颗粒组成,裸露地表的岩石,日晒夜冷,日积月累,逐渐松散成砂,堆积成岗,残留的石英呈冰晶状小颗粒,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莹然似雪。

终于下山了,坐在路边休息时,一棵裸露的松树根吸引了我。它只有碗口粗,但它的根系很发达,为了生存它顽强地将根扎向深处寻找养分,由于寻求的道路异常艰难,因此根系弯弯曲曲伤痕累累。

天柱山的松有壁挂松、岩石松、峰顶松(有的是我起的名),它们有的像舞者、有的像老者、有的伸出长长的枝干迎接远方的来客、有的枝干弯曲垂地躬腰送走恋恋不舍的游客,真是千姿百态。它们不管生长环境有多么艰难,总是以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示给大自然,展示给游客。

我们这些玩家都有很多游山的体会,一般的山下山时没什么景,平淡无味。哪知这一路怪石林立、洞穴曲径,青松相送。我们忽而上行,忽而钻洞;忽而一马平川,忽而巨石狰狞;忽而云雾缭绕,忽而阳光明媚;忽而群峰耸立,忽而水波荡漾;忽而疑似在天界,忽而感觉在地底,奇妙无穷。

我们眼里的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松无不俊、路无不险、水无不秀,真是人间绝境。我回来查了资料:这些地质奇观是天柱山18亿年来演化形成的。原来山上的这些美景,都是大自然挥舞岁月这支笔,用风雨雷电作颜料,在江淮大地上绘制出来的一幅幅真实版的山水风景画。

天柱山之行,意犹未尽。

我还会再来的!

欢迎热爱旅游、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的同道中人来信、来稿,让我们的“心灵翱翔”冲上蓝天,直入云宵,俯瞰大地,揽尽美色!

来稿请发邮箱:

qq.







































治白癜风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oupstudyedu.com/tzssc/1563.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