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
天柱山

您现在的位置: 天柱山介绍_天柱山地图 > 天柱山市场 > 湖南岳阳楼风景区讲解景区导游词

湖南岳阳楼风景区讲解景区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1-7-26 12:10:54   点击数:
白癜风是先天的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95387.html
各位游客大家好,伍阿哥今天将带你走进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年毛泽东主席提议,请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一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年〉始称岳阳楼,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历史最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杜痒咏道:“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溯作画图,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都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三是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名篇佳作干余篇及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昔日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忧圄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刘少奇将它引为共产党员修养的准则,胡耀邦誉之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它确实是我中华精神文明之绝句!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惟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四柱、三层、飞檐、盔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精巧。历史上岳阳楼屡毁屡修达50多次。朋友们门前这幅“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是从明代诗人魏允贞的五言绝句中摘刊的。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味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兴许你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备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人《中国名匾》一书。岳阳楼高米,宽米,进深14.56米。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层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岳阳楼一楼)各位游客进人主楼,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迁客骚人,或是落拓不羁的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有《岳阳楼》诗:“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这些语工意新的名章丽句,使岳阳楼逐渐闻名起来。登上巴陵古城墙,面前的这座“南极潇湘”牌坊与北边的“北通巫峡”牌坊,均建于清代。两坊间咏唱景物的联语均为名家所为古北面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撰联,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书写。这南面撰联的是清代书写《岳阳楼记》的张照,撰书的是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历代文人墨客钟情岳阳楼,自此可见一斑。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媵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下修筑堰虹堤,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滕子京文才武略兼备,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于是他想到了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章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所河东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他接到滕子京寄来的信件后,反复阋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字字珠玑,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恩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悔,把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替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

这副上联是: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这副下联是: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出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岳阳楼二楼)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纯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精心仿制了另一块雕屏。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的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雕屏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由当地文士吴敏树收藏。用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要将这幅封建时代的雕屏砸毁,职工为了保护它,便用石膏将字迹掩去,上书毛主席诗词,这样雕屏才逃过了又一劫难。这幅和一楼那幅一真一假,正像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岳阳楼三楼)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甫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年秋天,毛主席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三楼为岳阳楼的顶层。凭窗远眺,可领略“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当我们站在三楼凭窗远眺,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最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绘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承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出了岳阳楼便是三醉亭,它是供奉吕仙的地方。吕洞宾施药救人,广行善事,深受人们敬重,加之他被元朝皇帝封为“孚佑帝君”,是道教北五祖之一,岳阳楼才盖上了封建时代帝王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作为吕仙的停云地。吕仙为何在岳阳的地位如此显赫呢?原来岳阳历代府州县志,收录有吕仙的趣闻轶事,称他与滕子京饮过酒,与弈棋国手王太守下过棋,酒醉后拦过乔太守的轿。特别是知州李观,不仅记录了吕仙亭故事的由来,还收录了吕仙的两首诗,当时就用巨石刻立在岳阳楼前,其中一首就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入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三醉亭名就源于此诗。最后是参观岳阳楼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既有历代书法名家米芾、祝允明、董其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雕屏,又有宋元明清岳阳楼浓缩景观的形象展示,还有大量以岳阳楼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品、工艺品和各种介绍岳阳楼的书刊,大家在品赏之余,可以选购自己中意的纪念品,留作纪念。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文来源:张家界伍阿哥,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违反你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张家界伍阿哥

喜欢的请分享,支持我就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roupstudyedu.com/tzssc/13438.html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